天天看点

青岛交通:“十四五”开局年,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

4F级机场落地、地铁过海、高速公路增至16条……2021年,青岛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完成134个村庄通户道路硬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百条、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十四五”良好开局,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交出“满意答卷”。

青岛交通:“十四五”开局年,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
青岛枢纽定位全面提升,交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20日,记者从2022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赋予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等重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主轴7走廊8通道”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链接青岛,标志着青岛枢纽定位从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跨越提升,这是青岛无上的荣光,更是青岛重大的国家责任,青岛交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青岛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3个国家级试点获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领跑全国。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系统全国领先。青岛港建成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试验段,开创集装箱立体疏运新模式。自动化码头以52.1自然箱/小时的单机作业效率,第7次刷新世界纪录。全国首创的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上线。

青岛交通:“十四五”开局年,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
机场加快实现战略转型,轨道交通发展提速升级

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青岛机场正式迈入4F时代,航班放行正常率96%、始发航班正常率96.4%,跃居全国两千万级机场第5位、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首位。开辟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迅猛,加快由“区域枢纽机场”向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型。

连接东西两岸、贯通南北城区、国内最长的跨海地铁—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总长29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加速完善、高效运行,线网长度位居全国城市第10位、北方第2位,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120万人次。开通青岛主城区与平度、莱西两市间的市域列车,两市正式融入青岛主城区40分钟交通圈。增开直达北京和济南的高速列车,青岛与省会联系更加高效快捷,与京津冀实现朝发午至、千里日还。

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

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88个交通项目落地实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1亿元,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中,服务董家口港集疏运的重要通道—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建成通车,支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明董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和9个毗邻市“瓶颈路”加快建设,青荣城际铁路提升至250公里/小时达速运行。

胶州湾大桥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华中路、双积路、青银高速李村收费站等一批堵点痛点全部打通。群众期盼的即兰路大沽河桥如期开建。安装7000余米声屏障极大缓解了高速公路两侧噪声污染问题,完成134个村庄通户道路硬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百条,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畅。

交通战略研究成果丰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

科学谋划、统筹编制《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2021-2035年)》和《青岛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愿景,全面打造交通强国青岛样板,为中长期青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围绕五年任务,出台“双规划”。高质量编发《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123456”发展思路和打造“四个城市”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步编发1个专项规划—《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轴、一带、三核”物流发展总体格局和“6区、11园”物流枢纽节点布局,到2025年基本形成畅达、泛在、优质、绿色、领先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成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增至16条,通车里程达870公里,稳居全省第一。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开工建设,国道204莱西段、大场段改线工程和8个养护大中修项目完工通车,国省道优良路率提升至92%。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华能码头二期、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等9个港口项目加快建设。胶东国际机场、平度通用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有序实施。即墨通用机场基本完工。铁路平度站综合枢纽、莱西站换乘枢纽、即墨北站站前枢纽、邮轮母港旅客集散中心等4个综合客运枢纽和26个货运物流枢纽项目加快建设,枢纽连通能力持续增强。

提升枢纽能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24条,总数达到210条,航线增速创历史新高,数量和密度稳居大陆北方沿海港口首位。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4.1%、7.7%,其中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首位。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排名全球第15位,被誉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进步之星”,其中“港口条件”指标排名全球第2位。新开通至大阪、莫斯科、河内、阿拉木图、仁川等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总数达8条。青岛机场完成航班起降13.8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603.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10.1%、14.9%。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强化陆海联动能力,新增内陆港8个、海铁联运线路7条,总数分别达到26个、62条,海铁联运量达到18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

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6838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5%,其中铁路、水路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1%、82%,公路客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6.4%。全年完成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19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2.5%,其中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8.6%、66%。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2.6亿人次,同比增长29%。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垂直零换乘”,全省首创地铁认可高铁安检模式,“4631+N”综合立体集疏运体系加速完善。支持客运行业转型发展,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条、投入运力150辆,新增包车企业30家、投入运力292辆,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门到门、点对点”出行需求。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和青啤麦芽厂公交场站开工建设。积极落实老年人和军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优待政策,219万市民享受优惠2.9亿元。数字人民币支付模式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全面推广。

深化改革创新,行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青岛获批“信用交通市”建设省级试点。获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单位”。“胶东半岛联合执法”“打造世界一流平安海洋港口”“创新建立“1+6+N”运行机制”等典型经验全省推广。深入推进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建设,完成胶东国际机场、和谐广场等交通枢纽和大型商超智慧停车设施安装,覆盖泊位4.6万余个。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刀刃向内纠治66项执法顽瘴痼疾。加大运输市场秩序整治,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3107起,其中“黑出租”“黑危货”560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