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

作者:文化产业融媒体

张大鹏

  30年风雨兼程,30年春华秋实。跟随着时代荡气回肠的发展步伐,家乡在转型发展中砥砺奋进。前奏是一米阳光,等街道向晚,北京的天空开始细雨喃喃,城市的灯火在漓漓烟雨中徐徐铺开,一切都好像笼罩进了朦胧的梦里,而我的思绪也被勾勒得愈加清晰。

  今年春节乘坐高铁返乡,在太原换乘后,上车前给父亲发微信提醒接站,一个小时后便在霍州东站的出站口,与父亲欣喜相逢。回家路上父亲感慨:“现在速度就是快啊,我儿不到5小时就回来了,这要是早些年,得坐一夜绿皮车。”

  父亲言罢,我的回忆便返回刚上大学那会儿,那时为了回家,得专门请假去车站抢票,抢不到还得找“黄牛”各种周旋。先坐着永远没座的动车到太原,然后托着笨重的行李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那列在最后关头才能挤上去的绿皮车,站够3个小时才能回到家乡。

  而如今,只要多加细心,提前准备,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坐上高铁、动车,午发夕至,不出一晌便可穿梭于京都与家乡之间。

  那些绿皮车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更迭,被如今的速度甩向时代浪潮的尾端,而我们父子归家的路,正行走在霍东大道之上。在我眼中,这条车道犹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稍逊规模,但也足以彰显我们这座城市的如虹气势,远处开元小区的楼宇鳞次栉比,眼前在建的全民健身中心已然雏形初具。

  走过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开元大街以中镇广场为首,一路铺来。此时华灯初上霓虹之下,让我回想起曾几何时,这里只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芜之地。

  路至市区,走过新修的东门桥,路过我们霍州署衙,青灰的城楼傲立当中,两旁配楼的琉璃瓦在星夜月空之下,仍可映出古衙雄浑的威严。也便是在这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

  忘不了孩提时,在衙门口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日子,忘不了春节前,在此处购置烟花爆竹、对联灯笼的热闹,更难忘,此处往东不足百米,便是我的母校霍州一中——在那里,有我追求的目标理想,在那里,有我奋进的青春岁月,在那里,有我要好的兄弟同窗。

  思绪至此,潸然泪下,驱车徐行,远处的鼓楼依旧赫然伫立在城市中央,它见证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而我有幸与这个撤县建市的霍州市同岁,越过历史的光影,打破时代的印记,家乡悄然的改变无不凝结着一代代人的心血与汗水,也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在外拼搏的游子的神经。

  但永未改变的,是那种月是故乡明的情怀。细数在京,已近十年,看着北京的霓虹灯火、林立的高楼大厦,我就想起了那年的黄卷青灯、唐荣华谊,小碗干炸总没有荞面碗托爽口,卤煮火烧又怎能和羊杂糊饱相提并论?一碗霍州饸饹更能将这种情怀淋漓尽致地宣洒出来——

  面的两端连接着各种情感,汤的味道散发着所有的记忆。其实,这一碗面能有多好吃?更多的只是自己在吃这碗面时,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那种不言而喻的感觉,那种感觉,开怀又舒服,令自己忘却眼前的苟且,而向往远方的诗和理想。

  30年风云际会,30年沧海桑田,伴随着撤县建市以来的峥嵘岁月,每一个霍州人都见证了家乡的变革与成长,也陪伴着我度过了30年感恩与奋进的人生旅途。“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家乡在时代发展中的坚韧与执着,而借以勇敢踏上追逐梦想的道路。时间再次刻印下我们前行的坐标,岁月将永远铭记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转载自:临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