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作者:声影新播客
一生守望他,青丝到白发;我郎为百姓,杀敌赢天下;盼他平安归,心中多牵挂。他为革命生,我为团圆家。心儿随他走天涯,他信革命我信他,想他梦他思念他,哪怕只说几句话。心儿随他走天涯,他信革命我信他,想他梦他思念他,惟有夜夜望月牙……

这是一首革命红歌,歌名是《一生守望》,由知名歌手王喆演唱,也是电影《发姑》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深情演绎出革命年代,一个农妇守望红军丈夫一生,跨越3个世纪的旷世爱情故事,一个“最悲壮的红色革命爱情经典”。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不是虚构的,而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这个农妇就是陈发姑,被人们亲切称呼为“共和国第一军嫂”的客家女人。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电影《发姑》

1. 从两小无猜到喜结连理

1894年10月的一天,江西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下山坝大屋,一家姓陈的贫苦农民家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响起,一个女婴诞生了,这个女婴就是陈发姑。可怜的是,她的母亲在她来到人世间还不到200天就撒手人寰,离她而去。陈家实在是太穷了,没法养活这个女婴,于是她的父亲就把她送给了同乡上山坝大屋一户姓朱的人家当童养媳。而不久以后,陈发姑的父亲也不幸离开了人世。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新婚

自从领养了陈发姑,朱家父母视这个女孩如同己出。朱家只有一个独子,名叫朱吉薰。这两个小孩打小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很好。到了19岁,朱家给这两个孩子操办了婚礼。从此,他俩就成了夫妻。虽然日子很清贫,但夫妻俩相亲相爱,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如果是和平年代,他俩可能会白头到老,相守一生。但那时的中华大地上已经狼烟四起,战争一触即发,这一切同时也深深改变了这对年轻夫妻的命运。

2. 从夫唱妇随到劝夫参军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成立苏维埃政府

1931年,正是大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朱德带领下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二、三次围剿。在江西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同时不断发展和巩固。从那以后,苏区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

37岁的陈发姑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刻就自告奋勇加入了区里的宣传队——武阳区蓝衫团,成为村里的妇女干部。她积极组织和动员村里的姐妹们筹粮筹款,为红军战士缝军衣、打草鞋、洗衣裳;到红军医院里帮助照顾伤病员、送饭……那一段日子,是陈发姑最开心的日子,喜欢唱山歌的她,成了苏区队伍中的“百灵鸟”。

有一天,区里到上山坝召开参军动员大会,鼓励村民们积极参加红军革命。夫妻俩知道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一切为的都是老百姓,听得他俩心潮澎湃,丈夫朱吉薰也萌生了参军的念头。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矛盾

回到家里,朱吉薰把自己的想法和母亲说后,年迈的老母亲一时无法接受。知道朱吉薰要去参军的消息后,他的伯父过来劝朱吉薰说:“你知道参军是要干什么的吗?那是去打仗!打仗是会死人的,而你是独子,你走以后,你母亲怎么办?”朱吉薰沉默了,一言不发。到了晚上,朱吉薰辗转反侧,参军的念头愈发强烈。陈发姑于是做起了丈夫的思想工作,柔声细语地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参加革命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去做。家里还有我呢,我会照顾好母亲的。”妻子的话,坚定了朱吉薰参军的决心。第二天,他便到区政府报名应征,成为当时全区第一批参加红军的青年。

3. 从送别丈夫到四处逃亡

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驻扎在苏区的红军不得不转移,开始了彪炳史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朱吉薰作为瑞金籍的一名红军战士,自然也要跟随大部队转移北上。

随着长征日子的临近,陈发姑的工作越发繁重,她和其他妇女日夜不停编织草鞋,从最初的一人一天20双,增加到后来的一天36双。为了完成任务,她们经常通宵达旦编织草鞋。晚上蚊子特别多,作坊内又很闷热,要靠点檀香驱赶蚊子,蚊子赶跑了,人也快熏晕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陈发姑她们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长征北上出发的前两天,陈发姑用平时攒下来的钱,买了几尺布,为丈夫缝制了一套衣服,并做了一双布鞋。临行前的那一夜,夫妻俩有说不完的话。陈发姑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怀里,满眼都是泪水。朱吉薰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安慰她说:“不要难过了,等着我,等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的……”陈发姑用力地点了点头,安慰着自己的丈夫:“你放心地走吧,我会等你回来的,一直等到你胜利归来。”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送别

第二天,夫妻俩挥泪告别,朱吉薰跟随红军开始了伟大而又漫长的长征之路。从那开始,陈发姑就开始了她漫长的等待,等待她心爱的丈夫有一天能平安归来。在思念的催动下,她开始给丈夫编织第一双草鞋。

自从红军长征离开后,国民党军队很快攻占了瑞金,并对革命群众和红军家属进行了疯狂的迫害。陈发姑也不幸被捕,因为她既是苏区干部,又是红军家属,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逼迫她脱离组织并和丈夫离婚。陈发姑绝不屈服,她挺过了敌人的迫害,顽强地活了下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陈发姑也没落下每年给丈夫编制一双草鞋的事情。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故》剧情:发姑被捕

煎熬中,陈发姑度过了3年。时间来到了1937年冬天,唯一与陈发姑相依为命的婆婆也因病没钱医治而撒手人寰。再加上国民党当局以“追逃费”为由对她苦苦相逼,无奈之下,陈发姑选择在一个深夜,逃出了她的故乡,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陈发姑孤身一人逃到拔英乡的面寮口深山中的破寮子里,靠挖野菜为生,甚至有时摘草来充饥。后来,她在拔英乡的深山老林里,遇到了伐木工人,就给他们做饭,从而活了下来。再后来,陈发姑离开了深山老林,流亡到了紧邻江西的福建长汀四都,在这里她靠给人家挑竹蔴为生。后来又流亡到长汀县古城镇,就跟着别人砍柴,卖柴火为生。最后她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江西瑞金的叶坪乡,给一个大户人家做了佣人。

从1934年到1958年,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陈发姑始终不变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每年都给丈夫编制一双草鞋。陈发姑在逃亡的日子里,总是念念不忘她的心上人,送别丈夫时的那首瑞金山歌也时常从她的嘴里飘出来:“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晓我郎几时归?……”

4. 从进敬老院到安然离世

1958年春,无儿无女,64岁的陈发姑挑着她从41岁起编制的24双草鞋住进了叶坪乡光荣敬老院。从此后,人们就经常听到院子里飘来老人哼唱的《送郎当红军》,也经常看到老人倚靠在门口,似乎总在等待着什么。一听说有领导或记者来了,她总是拄着拐杖向来人打听,一如既往地问一句:“有没有我家吉薰的消息呀?”这句话,老人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不相信丈夫牺牲

从丈夫离开后的那年,只要是从前线或远方来的红军,她总是问这句话。后来政府也进行了相关调查,认定她的丈夫可能在长征途中失踪了,也有可能牺牲了。但发姑心中始终坚信她的丈夫没有死,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找她。也有人劝她别等了,甚至有人劝她改嫁,而陈发姑从不动摇,一如既往守候着她的爱情,等候着她心爱的丈夫归来。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剧情:回忆过去

与此同时,陈发姑依旧没有改变之前她每年编织一双草鞋的习惯,以她独有的方式表达着那份执着,那份坚贞。和陈发姑有过交往的原瑞金市政协主席杨晓宁回忆说:陈发姑每天做完事之后,都会搬一把竹椅坐在门口望着远方。每当有人劝她不要等了,陈发姑都会说一句“他信革命我信他”。

那份等待的执着,那份爱情的坚守,让无数人动容。陈发姑从一头青丝等到了满头白发,从顾盼明眸等到了老眼昏花,从青春岁月等到了期颐之年,一直等到了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一刻。2008年9月12日上午,陈发姑——这位走过3个世纪的老人,在敬老院安然离去,享年114岁。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发姑与草鞋

75双草鞋,75年的守候,那是一份对爱情的坚贞守望,更是一份对革命的坚定信仰。那句“他信革命我信他”,传递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家国情怀。也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军嫂,不仅为她塑起了雕像,而且以她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发姑》,这才有了文章一开头的那首催人泪下的《一生守望》。

从41岁一直等到115岁,用75年光阴痴守一生:军嫂的爱情故事

陈发姑雕像

结语:

革命年代,血雨腥风,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的背后,有无数像朱吉薰一样的无名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他们背后也有无数像陈发姑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无名家属。国家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谨以此文缅怀这位“共和国第一军嫂”。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聊史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