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1949年,平津战役战役结束后,全军番号统一改编,东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身为7纵副司令员的曾克林,改为44军副军长。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在此时,林彪找他谈话,说野战军要组建战车师,决定让曾克林任师长。这意味着,曾克林从副军长降为师长。当然,因工作需要降职使用,军职待遇不变。他成为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

对于曾克林来说,这样莫名其妙地“降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挺进东北第一人,扩编队伍成绩突出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抗战结束后,身为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奉李运昌命令,率部挺进东北。曾克林部是三路挺进大军中的一支,也是最快抵达东北的部队。

到达沈阳后,苏军一番交涉,划定一块区域成立卫戍区,开始扩编部队,4000人的队伍迅速扩编。单单16分区下辖21旅,人数已经达到1.3万余人;21旅,人数达到1.5万余人;24旅,人数达到1.4万余人;沈阳警备旅五千多人;鞍山警备旅两千多人,分区直属队六千余人等。

短短两个月时间,曾克林部由原来4000余人扩编到6万余人。毛主席接到陈云的电报后,回复:收阅甚慰!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16分区并没有因此停止扩编,直到1945年底,16分区发展到9个旅,7个独立团,共7万多人。

因为进入东北的部队番号不同,编制混乱。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开始对东北的部队统一整编,曾克林下辖的七八万部队,被编入不同部队,

战争时期,多次被“莫名其妙”降职

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后,辽东军区(南满军区)下辖部队整编为第三纵队、第四纵队。他担任副司令员,协助程世才、肖华等人工作。

1946年10月31日,七道江会议后,他由辽东军区副司令员改任三纵司令员,第一次降职。因为辽东部队生存困难,需要加强作战部队领导,3纵是曾克林的老部队,他担任更合适。

1947年8月,他被调离野战军,到辽南军区任司令员,主持地方工作。工作半年后,被调任7纵队副司令员,这是第二次降职。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此次降职,也有点莫名其妙。林彪对他说马上要组建兵团,邓华会出任兵团司令员,7纵司令员到时候由他接替。不过,需要先委屈一下,先了解部队。

这委屈又是一年多,直到平津战役结束后,这位副司令员不但没有转正,反而又降为师长。

对于曾克林的降职,也是因为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林彪向来喜欢能打仗的人,四保临江战役时,曾克林要求先打弱敌,再打强敌;搭档韩先楚恰好相反,把敌人王牌打掉,弱敌不攻自破。

他是四野唯一一位享受军职待遇的师长,曾在挺进东北后统领7万兵

在1947年,林彪对野战军指挥员进行整体调整,一批能打硬仗的人,被放到重用位置。一纵万毅换成李天佑,三纵曾克林换成韩先楚,四纵胡奇才换成吴克华。胡奇才不是不能打,而是身体不好,长期休养,不利于部队作战指挥。

不过,话说回来,曾克林为挺进东北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也是他解放战争时期,最大的亮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