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连金普新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新篇章

大连金普新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金普新区知责担责尽责,敢闯敢试敢为,努力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尖兵”和“跳高队长”,全面开启“‘两先’建设、金普先行”的新征程。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9亿元,同比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199.2亿元,同比增长5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4.3%;省外到位资金167亿元,同比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进出口总额占大连市58%。

筑牢经济基础提高发展质量

金普新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力度,着力开展项目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深”功夫。

一是加快构建智造引领的“433+1”现代产业体系,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大连经开区先后获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谋划“四湾十四园”产业发展空间,聚焦小窑湾、普湾、金石湾、北海湾开发建设,“链”式布局金州产业新园、氢能产业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14个特色园区发展,为未来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博澳精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信基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国首个心脑血管疑难杂症研究所、林德加氢站设备等项目相继落户;金科大连健康科技新城、科兴新冠疫苗分装、利勃海尔风电零部件、万众云仓二期、小窑湾和金州万达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东北首座“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投入运营,携手特来电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网建设;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百亿级数字能源产业基地、大连数谷、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等数字链项目全面启动;全国首笔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大象慧云配套票据业务在新区诞生;盛唐风情街、鲁能美丽汇等大型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开门纳客;大连蚂蚁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验收;金普产控集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市(区)属”AAA级主体信用城投类平台公司。

二是借助“项目浪潮年”“项目服务年”“营商环境提升年”积累蓄势,新谋划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项目395个,总投资5876亿元,实现项目总量历年最佳、发展支撑近年最强、质量结构当前最优。前三季度,新区开复工项目418个,总投资2227亿元。

三是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信创技术赋能军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军民两用新材料论坛、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大会、2021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峰会等活动成功举办。前三季度,新区共有17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40亿元;550个项目重点在谈,总投资468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

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信用建设,推进“一窗受理”打造业务闭环。

一是提升“放”的含金量,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和政务事项目录,主动承接上级下放职权,完成大连自贸片区、普湾经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区级首批赋权1713项,在东北地区首开先河。增强“管”的有效性,加强项目代码管理,规范审批事项清单,推进市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提高“服”的满意度,开展企业投资承诺制、容缺受理服务、不见面审批,网上申报率月均由11.06%提升至58.54%,实现“即来即办”374项,“秒批秒办”65项,“全程网办”588项。

二是拓展信用应用领域,20余家单位参与信用应用场景探索,搭建“信易+”应用场景10余项,新区归集“双公示”信息总数位居大连首位。

三是整合19个部门可纳入“一窗”办理事项689项,并梳理细化为800个小项,打造“统一收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出件、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前三季度,全域新增市场主体20753户,同比增长18%;新增各类企业10016户,同比增长6.86%;新增个体工商户8218户,同比增长30.65%。

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后劲

金普新区努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一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口岸通关环境全面优化,实现船舶通关“只跑一次”,边检行政许可“一次不跑”;国内首条东亚至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通道常态化运营;首条直达莫斯科中欧班列线路开通运营;湾里综合保税区、大窑湾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新区迎来“双综保”时代。大连自贸片区获批全省首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国家级口岸资质;推出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66项,“企业注册登记极简化审批”“企业信用修复新模式”等8项制度创新被国务院官网刊载。

二是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经济特区、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美商会、德国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欧力士集团等商会协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成功举办中国大连•日本九州合作交流会暨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线上推介会;中日生态城加快建设,日本电产二期厂房主体封顶预计年底前竣工使用,新日本工业团地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有序推进。1-9月,全区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818.13亿元。

三是持续推进与浦东新区在自贸试验区、自创区建设联动发展等领域对接合作;积板落实辽吉、辽黑辽苏等区域性合作,与沈阳辽中区、浑南区签订了两地合作协议。

坚持创新引领激发发展动能

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速高层次人才引育,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家,达到25家;获批瞪羚企业31家,成为东北瞪羚第一区;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264家,约占全市2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316家;7家企业获批首批辽宁省产学研联盟盟主。前三季度,新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6亿元,同比增长28%。

二是大连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联合人民银行等20余家银行对接信用贷服务。建设东北首家“首贷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国内首个水下机器人评测基地、国家超算中心、5G创新孵化中心、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构建“一智库二平台三服务”工作体系,建设专家智库、推荐高端人才、健全境外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深入实施瞪羚独角兽负责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依托“兴辽英才计划”,组织开展柔性引才和技术合作;加大“金十条”人才政策落实力度,认定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63人、紧缺人才177人、本地高层次人才16人、市“市特贴”专家6人。

致力改善民生提升发展品味

金普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完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一是总投资309.5亿元的南部城市更新项目进展顺利;渤海大道南段、滨海路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车;新建5G智慧灯杆1800个;打造东北地区第一个“3+1+1无人驾驶场景”,全国第一个复杂车流人流状况下的、全开放的主城区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开放运营。完成3个市级美丽示范村项目建设,硬化道路13.89万平方米;推进11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11个农村饮水维修改造建设。

二是投资34.3亿元实施50个惠民实事项目;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累计支付稳岗补贴7434.5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7亿元,减免社保资金15.9亿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5259.6万元。

三是6所新(扩、续)建校舍投入使用,解决13860个学位,小窑湾金牌教育园PPP项目进展顺利;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书记抓文明实践”的组织领导体系,建成金普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