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作者:asiavikin杂谈

最近哈萨克斯坦发生的这档子事(简评哈萨克斯坦局势)颇让大家惊叹,老毛子的空降兵规模大,反应迅速(关于俄罗斯这次派到哈萨克斯坦的98空降师),确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兵。

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将来的空降作战会是个什么样?

个人看法是,大规模空降不易出现,中小规模空降会很常见,而且与直升机、无人机等配合作战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大规模空降在二战中多次上演,既有西西里、诺曼底和莱茵空降的辉煌,也有阿纳姆和第聂伯的惨败,嗯,还有克里特的惨胜。但是二战结束后,师规模以上的空降再也没出现过。局部战争的规模限制是主要原因。

大规模空降的组织难度大和准备时间长都与现代战争的快节奏存在冲突。费劲组织一场师规模空降的成本并不比在地面发动一场集团军规模的战役低多少。要准备上百架的中型以上运输机,机场就要两三个,适合营规模伞兵部队的着陆场也要至少十个,否则您还是分两次空降这个师好了。大规模机群的空中编队需要大量指挥通联,要占用大量无线电频段,而且空降时各频段的串扰也是很头疼的问题;气象保障条件也不是随便个晴天就能满足的,还要看着陆场的风速、风向。另外还有护航以及对敌防空火力压制的要求。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敌方基本已经丧失了战略和战役制空权了。那干嘛不腾出这些资源给空军去扔炸弹?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相比之下,二战后进行的空降都是中小规模的。比如美军187空降团在朝鲜战争中于1950年和1951年进行的两次团规模空降,1953年窃据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袭击福建东山岛时的八尺门渡口营规模空降,1961年古巴猪湾登陆时进行的连规模吉隆滩空降,1978年法军外籍兵团在扎伊尔科卢韦齐的团规模空降以及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时75别动团进行的团规模空降等。

由于规模适中,这些空降战斗大部分成功,但是也要看到获胜的空降作战都是进攻方居于明显优势才打赢的。比如格林纳达空降中75别动团在空降夺取萨林斯机场时遭到密集的防空火力射击,空降一度中止。之后美军调集了AC130E炮艇机来压制地面火力方恢复了空降。入侵期间美军四个军种全部上阵,不仅在装备上远优于对手,先后投入的兵力9倍于守军也保证了绝对优势。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美军空降格林纳达,网图侵删

而空降期间组织能力差或者防御方应对正确的情况下就往往打败仗。比如东山岛战斗中蒋军伞兵营空降过程中即遭我渡口水兵连对空射击。该连其实并未受过专门的反空降训练,但指挥员战场经验丰富应对正确,以连主力扼守渡口,部分兵力与民兵控制内林村。而蒋军携带电台的运输机畏惧防空火力逃回台湾,其它运输机在1000米高度开始空降,比预期的250米高出3倍,致使散布过大。伞兵营主力落地后又被水兵连与内林村民兵的地面火力压制,缺乏战斗意志害怕伤亡形成对峙,最后被渡海增援的31军部队歼灭。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东山岛的重机枪阵地

总体上,中小规模空降由于调用资源少所以成本低,牵扯面少复杂程度低使得执行效率高且风险比较易于控制,因而更受军事强国的欢迎。美军在冷战期间的空降师从3个逐渐削减到只有82师一个,同样出名的101师被改编为空中突击师。

空降作战已经呈现出与直升机机降结合愈加紧密的趋势。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时,当陆军的75别动团空降萨林斯机场之际,400名美海军陆战队员从“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乘直升机在该岛北部的珍珠机场成功着陆并控制了机场。在山路崎岖的阿富汗,美苏都大规模动用了直升机运载伞兵或特种部队清剿反政府武装。

浅议空降作战及其未来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系统有可能成为空降兵的另一支臂膀。由于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大面积巡查特定区域并可根据指令打击可疑目标,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损失了也不会导致无人机控制员伤亡,只需要重新订购新的无人机即可。这使得无人机非常适合执行一些危险系数高的侦察攻击任务。而空降作战由于是无后方作战,对于伞兵的伤亡是非常敏感的。因此,无人机配合空降作战可能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