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作者:asiavikin雜談

最近哈薩克斯坦發生的這檔子事(簡評哈薩克斯坦局勢)頗讓大家驚歎,老毛子的空降兵規模大,反應迅速(關于俄羅斯這次派到哈薩克斯坦的98空降師),确實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兵。

接下來很自然的一個問題是:将來的空降作戰會是個什麼樣?

個人看法是,大規模空降不易出現,中小規模空降會很常見,而且與直升機、無人機等配合作戰的情形會越來越多。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大規模空降在二戰中多次上演,既有西西裡、諾曼底和萊茵空降的輝煌,也有阿納姆和第聶伯的慘敗,嗯,還有克裡特的慘勝。但是二戰結束後,師規模以上的空降再也沒出現過。局部戰争的規模限制是主要原因。

大規模空降的組織難度大和準備時間長都與現代戰争的快節奏存在沖突。費勁組織一場師規模空降的成本并不比在地面發動一場集團軍規模的戰役低多少。要準備上百架的中型以上運輸機,機場就要兩三個,适合營規模傘兵部隊的着陸場也要至少十個,否則您還是分兩次空降這個師好了。大規模機群的空中編隊需要大量指揮通聯,要占用大量無線電頻段,而且空降時各頻段的串擾也是很頭疼的問題;氣象保障條件也不是随便個晴天就能滿足的,還要看着陸場的風速、風向。另外還有護航以及對敵防空火力壓制的要求。能滿足這些條件的時候敵方基本已經喪失了戰略和戰役制空權了。那幹嘛不騰出這些資源給空軍去扔炸彈?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相比之下,二戰後進行的空降都是中小規模的。比如美軍187空降團在北韓戰争中于1950年和1951年進行的兩次團規模空降,1953年竊據台灣的蔣介石集團襲擊福建東山島時的八尺門渡口營規模空降,1961年古巴豬灣登陸時進行的連規模吉隆灘空降,1978年法軍外籍兵團在薩伊科盧韋齊的團規模空降以及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時75别動團進行的團規模空降等。

由于規模适中,這些空降戰鬥大部分成功,但是也要看到獲勝的空降作戰都是進攻方居于明顯優勢才打赢的。比如格瑞那達空降中75别動團在空降奪取薩林斯機場時遭到密集的防空火力射擊,空降一度中止。之後美軍調集了AC130E炮艇機來壓制地面火力方恢複了空降。入侵期間美軍四個軍種全部上陣,不僅在裝備上遠優于對手,先後投入的兵力9倍于守軍也保證了絕對優勢。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美軍空降格瑞那達,網圖侵删

而空降期間組織能力差或者防禦方應對正确的情況下就往往打敗仗。比如東山島戰鬥中蔣軍傘兵營空降過程中即遭我渡口水兵連對空射擊。該連其實并未受過專門的反空降訓練,但指揮員戰場經驗豐富應對正确,以連主力扼守渡口,部分兵力與民兵控制内林村。而蔣軍攜帶電台的運輸機畏懼防空火力逃回台灣,其它運輸機在1000米高度開始空降,比預期的250米高出3倍,緻使散布過大。傘兵營主力落地後又被水兵連與内林村民兵的地面火力壓制,缺乏戰鬥意志害怕傷亡形成對峙,最後被渡海增援的31軍部隊殲滅。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東山島的重機槍陣地

總體上,中小規模空降由于調用資源少是以成本低,牽扯面少複雜程度低使得執行效率高且風險比較易于控制,因而更受軍事強國的歡迎。美軍在冷戰期間的空降師從3個逐漸削減到隻有82師一個,同樣出名的101師被改編為空中突擊師。

空降作戰已經呈現出與直升機機降結合愈加緊密的趨勢。在美軍入侵格瑞那達時,當陸軍的75别動團空降薩林斯機場之際,400名美海軍陸戰隊員從“關島”号兩栖攻擊艦乘直升機在該島北部的珍珠機場成功着陸并控制了機場。在山路崎岖的阿富汗,美蘇都大規模動用了直升機運載傘兵或特種部隊清剿反政府武裝。

淺議空降作戰及其未來

從技術發展角度看,以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系統有可能成為空降兵的另一支臂膀。由于無人機能夠在短時間大面積巡查特定區域并可根據指令打擊可疑目标,更重要的是無人機損失了也不會導緻無人機控制員傷亡,隻需要重新訂購新的無人機即可。這使得無人機非常适合執行一些危險系數高的偵察攻擊任務。而空降作戰由于是無後方作戰,對于傘兵的傷亡是非常敏感的。是以,無人機配合空降作戰可能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