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蜀地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水土丰饶,加之都江堰的存在,使得蜀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汉高祖刘邦正是从蜀地发家。后来他与项羽争夺九州时,蜀地也为前线战场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物资。可是后来,诸葛亮在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却说: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蜀中的概念,它字面意思是指蜀地中部,也就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省中部地区,后来泛指蜀地。

蜀中这个词语,出自《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上面写:

“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飨食三军。”

刘备用蜀地的物资犒赏三军,眉头都不皱一下,说明当时的蜀地还是相当富饶的。而从建安十九年(215)刘备入蜀到诸葛亮北伐的建兴六年(228),

仅仅十三年,原本的天府之国就变成“疲弊”之地,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笔者的答案是征战。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这边刘备刚拿下益州,那边孙权便派来使臣,要求刘备信守承诺,归还之前占领的荆州,刘备则耍无赖,说要夺下凉州,再归还荆州。孙权大怒,

“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你不给,我就自己来收回,刘备发兵增援荆州,从益州带走了五万兵马。

眼看战争就要爆发,结果线报传来,曹操击败张鲁取得汉中,刘备不愿陷入腹背受敌的状况,只得同孙权议和,先归还了江夏、长沙和桂阳,便匆匆带着五万兵马回到益州。

那之后开始的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建安二十年(216),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大小战争共历时四年,刘备虽然夺下汉中,却也元气大伤。此时他的势力范围仅为益州、汉中和荆西三郡,荆州兵马由关羽统领,基本没有参与汉中的战争。也就是说,刘备打的这场汉中争夺战,几乎全靠益州的人力和物力。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这还没完,刘备刚登基的章武元年(221),为报关羽之仇,刘备盛怒之下调兵遣将,《三国演义》中甚至夸张的说,达到了七十万之众,按照史书调查,也应该是八万至十数万,对于关羽被袭后仅剩益州一地的刘备,这是个绝对不小的数字。后来的故事则广为人知,蜀汉几乎全军覆没,直接在益州青壮年人口登记册上,减去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昭烈帝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即位。然而还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南蛮动乱,为解决后顾之忧,诸葛亮赶紧又整顿兵马南征。

南中之地炎热潮湿,蛇虫鼠蚁不计其数,加上动物尸体腐烂形成的瘴气弥漫,南下的远征军水土不服,害病者众多。诸葛亮艰难之下才得以平息南蛮,班师回朝。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蜀汉草创,虽然原本物产富饶,但架不住连续不断的战争,于是在诸葛亮挥师北伐的时候,已然“疲弊”,到第二次北伐更是已经

“民穷兵疲”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悲戚地写道: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光是中高级将领和精锐部队,就损失如此惨重,何况普通的士兵,只在诸葛亮北伐的第一次,就损失了如此人力物力,加上连年的大小征战,就算蜀中号称是天府之国,也架不住这样整啊。

由此可见战争对于人口和物资的巨大消耗,士兵的牺牲也导致了蜀汉后方的生产力不足,没有青壮年男子耕作,物资粮草得不到补充,只能是越用越少。后来又过了好多年,逐渐平息了战火,补充了男丁的蜀中才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没有战争,就算偏远落后的村庄,也是宁静祥和;战争来临,不管再繁华的城镇,也会只剩断壁残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