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徽打造“未来产业”代表委员支招献策

作者:星星飞翔
安徽打造“未来产业”代表委员支招献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当前,我省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科大硅谷等未来产业名片,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主体,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而合肥高新区也在去年底发布《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科产城融合的“未来科技城”。在2022“安徽两会”上,不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关注安徽未来产业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省政协委员韩冰:建设“量子+”示范项目 以应用场景引领产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韩冰提交了“关于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的提案”。他说,量子产业是未来产业的最具代表性产业,我省在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量子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上,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整体并跑、部分领跑阶段,具备建设全国量子产业发展先行区、培育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

韩冰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未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量子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重大决策研究和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在合肥高新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规划设立量子产业基金,分别组建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建立服务量子及关联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

此外,韩冰建议省、市层面分别研究制定支持量子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重点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人才引育、量子产品服务买方补贴和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设立安徽省量子信息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形式,重点支持量子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韩冰也希望加强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设“量子+”示范项目,谋划“量子金融安全专网”“量子安全办公系统”“量子安全智能家居”“量子安全工业互联网”“量子安全车联网”“量子传感器工业应用”等试点项目,持续面向电力、政务、金融、云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公开征集“量子+”试点项目,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拓展应用领域,以应用场景引领产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刘红丽:建设覆盖全省16个地市的“江淮量子骨干网”

省人大代表刘红丽提交了“关于建设‘江淮量子网’、加快推动全省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发展的建议”。她说,量子技术是大陆重点布局的关键技术,安徽也将量子通信列入省“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0年,三省一市更是签署“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了共识。

如何更好发展量子通信,刘红丽建议,规划并建设覆盖全省16个地市的“江淮量子骨干网”,“可以逐步建设并接入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率先开展在政务领域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

此外,刘红丽还建议,结合省内产业发展分布,探索金融、电力、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的量子安全服务应用,形成良性商业运营模式。“省、市政府对各行业使用‘江淮量子骨干网’的企业和从事量子通信相关产品开发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新产品和创新应用。”

刘红丽说,我省要鼓励省内量子企业与各地高校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本地企业在量子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结合高校的师资及教育资源,面向量子通信行业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助力量子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并逐步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合肥高新区将建设“未来科技城”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当前,安徽正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世界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和顶尖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圈。安徽已经提出实施“4+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计划,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科大硅谷、中国声谷、蚌埠传感谷等未来产业名片,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主体,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当前,安徽“量子产业”绝大部分企业都集聚在合肥高新区。而合肥高新区也在去年底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将聚焦“四个面向”,围绕“量子中心”、“科大硅谷”战略布局,打造科产城融合的“未来科技城”。

据了解,合肥高新区将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坚持前沿科技突破和远景需求牵引导向,推动未来产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进而构筑“1+3+X”未来产业体系。到“十四五”末,未来科技城启动区将初见成效,建设一批标志性未来科技项目,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到2035年,高新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高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余康生

(安徽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