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街新说·第二卷|有三个人,在昆明潘家湾卖了10年旧货

作者:掌上春城

编者按: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底蕴幽邃,随着时代的洗礼,曾经商贾往来的老街区并没有褪去昔日的光辉,反而以年轻态的形式焕发着光彩。如今的昆明老街区上,古宅大院里正在上演新故事,古树砖墙下聚集了新风尚。即日起,掌上春城将推出“老街新说”系列报道,对话街区里的老住户新游客,在追寻历史文化脉络同时,尝试厘清老街区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发展的新路子。

掌上春城讯在小红书上,潘家湾旧物市场更多与“复古、老物件、烟火气、出片”相关联。通过特定的复古滤镜加持,摄影作品呈现一番回归原初的姿态和旧时光的情怀。作为昆明古玩市场的代名词,这里曾经历过人员熙攘、古董繁茂的时刻。我们与3位开店10年的店主聊了聊,试图抛开年轻群体赋予的个性化色彩,以及古玩市场至高的准入门槛,窥见其潮起潮落的冰山一角。

山东的古玩人

马建丽20年前从山东济宁举家来到云南。年过70,她的身体仍很硬朗,笑起来露出一口镶金的牙。举家来此,一双儿女也都在昆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所以昆明早就成了马建丽的第二故乡。尽管至今她还操着一口浓厚的山东方言,也不太听得懂普通话。但与她交谈,她总亲切回应。

在潘家湾,她和丈夫二人分别负责一个店铺。马建丽的店门口白色梭织布上摆放了几本老旧的书,店内从小提琴到古董旅行箱堆满了整个不过约15平的狭窄空间。

上世纪90年代,国内针对古玩收藏的限制逐步放开,大批拍卖公司、古玩市场由此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北京声名远扬的潘家园就是当时的产物。按她自己的说法,占了齐鲁大地的红利。远古时代的山东是东夷部族聚居之地,后又经历大汶口、龙山文化,因而从官方到民间,出土的文物数量可见一斑。

老街新说·第二卷|有三个人,在昆明潘家湾卖了10年旧货

马健丽瞅准了优势和时机。她还记得刚到潘家湾时,正巧碰上古玩风气在国内兴盛。“那时候来这边买东西的人多了,全国各地都有,都是些专门研究喜欢搞收藏的人,那会儿都说北有潘家园,南有潘家湾。”马健丽形容,在这做古玩交易的外省人扎堆,店铺也开得密密匝匝。古玩玩久了,大家都会形成自己的玩友圈。“喜欢的人玩就很有讲究,主要还是看兴趣。”

“但现在不太行了。疫情影响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古玩市场本身就不景气。我旁边这几家基本周日才营业,平时都没什么客人。我在这守一天,天天开门,也不见得会有客人。”马健丽坐在门口的躺椅上晒太阳,期间有一位顾客翻了翻她店门口的书,她上前告诉对方书出产的年份和价格,对方扫了两眼又放了回去。

窑瓷的民间爱好者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我们看就看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最贵的是汝窑。”马光荣掰着手指一个个解释这些外行看来高深的词汇。内行看门道,在瓷器名窑的学问中十分妥贴。

马光荣说自己也是半路出家。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专念的是汽车,毕业后就成了专职司机全国上下跑运输,60年代被派到河南做外调。“去的地方多了就搜罗很多小古玩,也逐渐上了道,其实也是花钱买来的经验,后期就开始专门做古玩生意。”

老街新说·第二卷|有三个人,在昆明潘家湾卖了10年旧货

“原先我是在大观商业城开店,那会生意还挺好。后来我们20多户商家就一起搬迁到这里。原先这一片叫交通旅社,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刚开业那会儿古玩爱好者多,生意好,还加上06年左右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刚成立没多久,所以一年得有个20万以上的收入。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鉴定圈,到现在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下来。昨天我这里刚办了一场鉴定会,有收藏品的人都可以把东西带来我们互相交流,鉴定年代及价值。”

在马光荣的描述中,这里就是他的养老之地。年过半百,生意经和大笔营收几乎是身外物。“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很多商店开不下去就闭店走人了。现在能达到当初20万毛利的水平已经就是天大的事了。我现在在这里有生意就做生意,没生意就看看资料,有古玩圈朋友过来就一起鉴定一下入手的玩物。”

修唱机的手艺人

何霖在店内忙于修复一台老式CD机,拿着钳子在按钮处来回转动。

何霖从潘家湾建成之后就在这里开店,店内整齐摆放着旧版书籍、CD、唱片机等物件,阳光掠过,能看见空中飘着的灰尘颗粒,显露出一缕旧时代的风味。何霖自己是旧物爱好者,对唱机、音乐带都颇有兴致才做起了这门生意,一做就几近20年了。

老街新说·第二卷|有三个人,在昆明潘家湾卖了10年旧货

“其实从开业以来就说不上绝对的好与不好,古玩和旧物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小众性和针对性,很难有大笔的销量。我们做这行的也不指望这个能天天营收,我们不讲量,讲件数。”然而何霖也感叹,“总体生意难做了,有些店都是在强撑,不开只搭个铺子东西没地方摆,租个仓库也需要很大一部分开支。”他的店铺多是小件的物品,价格不很高昂,因而大多钟意复古的年轻人能负担得起。“书和磁带、老唱片这些物件本身准入门槛不高,和古玩瓷器那不是一个量级的。”何霖在闲鱼上开了三个号销售自己的收藏,采访中他拿着两个手机来回切换,忙着回复顾客的信息以及拍照上传平台。

老街新说·第二卷|有三个人,在昆明潘家湾卖了10年旧货

期间有一位古着旧物爱好者与老板讨价还价。“少了20不卖了,让你3块、5块的也麻烦,我也有事情。”何霖带着懒散但又语气亲切地回复。手捧着各类音乐磁带的顾客喟叹,老板的店如同解忧杂货铺,很是欢喜。“门槛浅有门槛浅的好处。”

期间,何霖一直专注于维修面前一台收音机。“我就是练练手”。谈话快结束时,磁带的播放功能总算恢复正常。从机器里传来模糊又朦胧的歌声,那是上世纪70年代红遍内地港澳的歌手,声音清冽绵长。在光线的直射下,泛黄的书本盖上了一层淡金色,仿佛配合着那悠远的歌声,回溯着陈旧的岁月。

(应采访对象要求,除马光荣外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掌上春城记者:浦潇

责编:杨芮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相关报道>>>

老街新说·首卷|百年老宅里一场“雷雨” 卷起钱王街文化新标风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