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作者:中国摄影报活动
遂昌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山清水秀。建县一千八百多年,文化底蕴深厚,是瓯越文化发源地和好川古文化遗址所在地,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汤显祖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原创地。2020年,遂昌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由中国摄影报社、浙江省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1“万物开源·遂昌”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已揭晓。

入展作品选登

2021“万物开源·遂昌”全国摄影大展

■ 评委推荐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生态之城 潘一坚 摄

远山薄雾弥漫,氤氲连绵,渲染意境。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此起彼伏的山间,四周林木环绕,“生态之城”名副其实。一道阳光照在近处小山上,点染了山林,点亮了茶园,透着生机与希望,作品因此得以升华。——王久伟(浙江省遂昌县摄影家协会主席)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桃源尖之冬 郑建斌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穿越万亩茶园 黄慧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湖山望星空 魏春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乡村直播间 雷宁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古镇手艺人 傅剑明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石姆岩风光(组照之一) 方玲萍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人勤春早 涂文善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远近有别 金献光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遂昌的仙本那 雷尔锔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雾绕古村 苏旭文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光伏助力乡村振兴 王建生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古宅夕阳红 陈志宏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工业之光 郑文军 摄

入展图赏 | 万物开源 魅力遂昌

暮色山城 舒同才 摄

■ 闲话大展

引导视觉方向

拓展画面空间

▣ 咸小晔

虽然一幅主题摄影活动的参评照片画幅尺寸有限,但仍可以通过应用一定的视觉法则来“包罗万象”。摄影人可以通过多种影像表现手法进行视觉引导和延展,拓展空间,丰富内容,从而给观者带来思考与遐想,在无形中达到“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效果。

画面线条的引导。这种构图方法是利用景物自身的线条因势利导,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比如单独拍摄一座宏伟的建筑,若没有控制好景别,画面可能会给观者带来压抑感。而如果将一条道路作为前景一起摄入画面,既能带来庄重而不失生动的观感,又能将观者的目光引导向画面的主体。又如,拍摄树林中穿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显得散乱,缺乏视觉焦点。而如果将一条蜿蜒的林间小径贯穿于画面之中,达到“点线结合”的效果,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紧凑而富有趣味。除此之外,摄影人可以利用多个线条,将画面主体置于线条的交汇处,将观者的视线汇聚至画面的焦点,从而更清晰地突出被摄主体和主题。

主体动势的引导。被摄主体的动作有一定的倾向性,摄影人可顺应着被摄主体的动势进行拍摄,如此,画面中的事物才能显得和谐、完整。观者也能对未出现在画面中的内容或即将发生的事件产生丰富的联想,视线在画面之中,而思绪已飞出画面之外。比如,拍摄一位击剑运动员挥剑向前刺的瞬间,在其前方留下足够的空间,观者的视线很自然地顺着运动员身体的倾斜和剑锋所指的方向看去,如身临其境,赛场的环境和紧张氛围得以完美展现。在人像摄影中,经常可以拍到单个或一群人正在看向别处的画面,这就很容易让观者产生好奇,不禁顺着主体人物的目光一起看过去,进而“引”出更多画面内容。

色彩明暗的引导。明亮的色彩有一种前进感,而灰暗的色彩则有一种后退感。在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照片中,观者的目光会经过暗处,最终被吸引至亮处。巧妙搭配明暗不同的色彩,能使画面充满节奏感、韵律感及延伸感。在此种情境下,被摄主体往往需要置于明亮之处。如拍摄秋天的红枫,让画面充斥多棵树木往往会显得毫无章法,而若是以处于阴影中的枫树林为背景,单独拍摄阳光下的一条或几条枫树枝叶,化繁为简,既能反映全貌,又能突出主体。又如,拍摄连绵起伏的山坡,除了适宜选择早晨或傍晚低角度的光位,使山川连绵起伏的线条变成金色,与未被阳光照射的地方形成色彩对比之外,还可以寻找有羊群的地方进行拍摄。棉花团似的羊群会给纵横交错的山岭加上些许亮色,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还可以衬托出山川的广袤无垠,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

所以,巧妙、适切地利用视觉引导,既能够更好地表现主体、深化主题、丰富内涵,提高表现力,又能将画面延展得更加诗意、富有意蕴,令人回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