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如今在台湾台中市的东南墓园中,有着这么一座陵墓,它占地面积不小却十分的简朴,没有华丽装饰,看起来似乎是平平无奇。

比较奇怪的是,一般的棺材都是埋进土里,而这个棺材却是安放在地上,四周只是用黑色大理石做了密封。

这样的做法就意味着暂时安放,也就是所谓的停灵,然而这个棺材自1990年11月起,至今已经在此安放了31年。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孙立人陵墓

根据墓碑上的名字可以得知,这个墓主人就是抗日名将孙立人,抗日英雄的棺材竟在此停灵三十余载,究竟为何不入土为安呢?

抗日名将孙立人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孙立人,自小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双重教育,这使得他能从小学到更多优质且精细的知识。

也正是这个原因,1914年,他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清华大学,当时他选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系。

虽说这个专业跟他书香世家的出身多少有些违和,但孙立人好学的性格,以及他谦虚聪明的行事,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专业内不少同学的好感。

在校期间,孙立人因为擅长打篮球,被选进了校篮球队,在不久之后,又以清华校篮球队队员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了第三届远东远东运动会。

在运动会上,孙立人因为动作迅猛,身手矫健,还被在场的观众亲切的称为“飞将军”。

孙立人作为篮球队里的主力,带领着中国篮球队,一路奋勇向前,很快就进入了总决赛,并在决赛时击败了日本队,获得了冠军。

这也是中国在国际大赛中的第一个篮球冠军。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1923年,因为成绩优秀,孙立人有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在同年的8月17日,孙立人和冰心、梁实秋以及吴文藻一起,乘坐了前往美国的邮轮“杰克逊号”。

到了美国之后,孙立人直接进入了美国的普渡大学三年级,继续进修土木工程学,在1925年的时候,获得了学士学位。

同一时期的同学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回国工作,而孙立人选择暂时留在美国的桥梁公司工作,在仅仅工作了四个月之后,孙立人就改变了想法。

他看到在美国的华人,只能做着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却拿着最少的薪水,他们在这个号称是自由之都的美国,只看着美国人过着自由的生活,而他们依旧卑微。

看到这样的场景,孙立人认为:华人之所以在美国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就是因为国家贫弱。只有中国强大起来了,才能够庇护远在他乡的国人,让他们的生活变的好起来。

于是孙立人毅然从戎,随后考上了有着“南方西点”之称的弗吉尼亚军校。

弗吉尼亚学校虽然有着“南方西点”之称,但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打人学校”。

这个学校的新生在进入学校之后,都会被老生以各种理由打骂,甚至有时候连理由都没有。而身为华人的孙立人,被打得最多。

当时的弗吉尼亚学校只有孙立人一个华人,而在那所学校的人,大多都看不起华人,可想而知,当时孙立人在弗吉尼亚遭受了怎样的精神与肉体上的折磨。

但孙立人都一一地忍了下来,到了1927年6月,他还以优异的成绩从弗吉尼亚学校毕业。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孙立人于美国弗吉利亚军事学院毕业纪念册上的照片及评语。

1928年孙立人回国后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成为一个普通的士兵,后来在宋子文的帮助下,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成为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

1937年8月13日的凇沪会战中,孙立人率军7次击败日军强渡苏州河的行动。为夺回失去的阵地,他不惜以身犯险,亲自率领冲锋队,夺回阵地。

在1938年的时候,孙立人统率的这支部队,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1941年,蒋介石决定派孙立人前往缅甸与同盟军一起作战。随后就将孙立人所率领的税警总团改编成为了新38师,并由孙立人出任师长。

这次的出征,对于孙立人来说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场让他扬名立万的战事,在经过短期且紧急的相关训练之后,孙立人就率领新38师前往了缅甸。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按照计划率领部队赶往前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被日军包围的英国军人。

孙立人在看着被包围的英军,心想道:这下就不用再往前了,日军这是自己送上门来了。但战况不由孙立人想更多,因为此时的英军已经是危在旦夕。孙立人立刻派新38师唯一的一个装甲团,火速投入战斗中。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在印缅战场上的孙立人

为了能尽快将日军一网打尽,救出被围困的英俊,孙立人直接说:“38师所有装甲团的战士给我听好了,一会儿按照指令包围日军,天黑后听我信号,将日本鬼子给端了。”

很快,装甲团就在日军不远处埋伏好,只等天黑就发起攻击,战士这么给力,孙立人自然也不落下风,就在月亮刚爬上树梢的时候,他直接端着一把机枪冲日军扫射。

机枪扫的信号一出来,其他人纷纷发起进攻,把日军打了个猝不及防,经过两天苦战,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歼灭日军33师主力部队一千二百多人。

歼敌的同时,他们还解救了包括英缅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七千多名英军,以及被日军俘虏的英国士兵以及美国记者。

此次的仁安羌胜利,是中国远征军出征后扬威国际的大胜仗。而解救英军的孙立人,被英皇授予帝国英雄勋章。美国总统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此次战役,孙立人以少胜多,自此一战成名。

1943年春天,孙立人的新38师和第五军的新22师,在印度重新组成了新一军,并接受了美式训练,决定势必要夺取日军占领的缅北要地密支那。

在10月29日,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以迅猛之势,夺下了日军在胡康河谷重地,并击溃敌军18师主力,占领了新平洋。

随后,中国的部队又成立了“敢死队”,对日军展开了攻击。在艰苦奋战81天后,日军全面溃败。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再次让世界看到了孙立人的军事能力,让他的威名更盛,还被国际舆论界誉为“东方的隆美尔”。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1945年1月,孙立人由英国军官陪同在印度北部视察部队

1945年5月,孙立人率领新1军回国。

与此同时,欧洲的同盟军统帅邀请蒋介石派三人考察团前往欧洲战场考察。但要求蒋介石必须派孙立人前往,其余的两个人由蒋介石推荐。

正因为这个要求,让孙立人在国民党内部有了争议,甚至连蒋介石也开始有所忌惮。

遭到幽禁

在抗战胜利后,孙立人也从欧洲战场考察完回国。

随后孙立人就奉命率领新1军前往广州接受日军的投降,与此同时,孙立人也趁机对为自己的新1军进行整训与扩军,不仅装备了美国、日本的武器,还收纳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此时的战力强盛的新1军,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甚至新1军更是自称天下第一军。

在1946年的时候,新1军被派往东北,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

但由于孙立人出身并非是黄埔军校,从而遭到了那些自诩是“天子门生”的黄埔系将领的排斥,双方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孙立人任新1军军长的照片,照片上的字是其自题

当时的孙立人因为拥有着享誉国际的战绩,于是就成了史迪威眼前的红人。但蒋介石此时与史迪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身为史迪威眼前红人的孙立人,开始有些碍蒋介石的眼。

之后在那些嫡系的将领的排斥下,孙立人的长春警备司令一职,被移交给了比他小六岁的廖耀湘。

甚至在后来,孙立人因为在东北战场上没有打过几场胜仗,让蒋介石以此为由卸了他的兵权。

后来,孙立人通过美国人与蒋介石周旋,让美国人为他说情,蒋介石看在美国人的面子上,将孙立人改派到台湾督练新军。

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孙立人又被任命为台湾防卫司令。

随后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后,为了讨好美国,特意又将拥有亲美背景的孙立人,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想以此来获得美国的帮助。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一起

在第二年的时候,孙立人又晋升成为了二级陆军上将。

但当时蒋介石比较的重视海军与空军,陆军的待遇相比较起来就是比较的差,这引起了孙立人的极度不满,甚至还为此与蒋介石吵过架,蒋介石还大骂孙立人不懂政治。

而不懂政治的孙立人,后来还抵制了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于是就这样,在得罪了蒋介石之后,孙立人又得罪了蒋经国。

这时,美国人已经看不上蒋家人,并有心扶持孙立人以及吴国桢。

当然,美国人更喜欢的是孙立人,因为之前他就是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是享誉国际的将领。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为此,美国人多次提出要扶持孙立人统治台湾的想法,但都被孙立人拒绝了。

虽然孙立人拒绝了,但这件事还是传了出去,这让本就讨厌和忌惮孙立人的蒋家父子,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那天孙立人接受了美国的扶持,将他们赶下台。

于是为了防止孙立人进一步接触美国人,在1954年6月,他们免去了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一职。

就算是这样,蒋家父子依旧不能安心,他们先是陷害孙立人的属下郭廷亮,称其发动兵变。将一头雾水的郭廷亮抓捕,接着将孙立人以纵容的罪名看管起来。

临终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就这样,孙立人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拉开了帷幕,作为当时被蒋介石软禁的国民党将领,孙立人的幽禁时长,曾一度跟张学良媲美,甚至有第二个“张学良”的称号。

而且为了防止别人说自己虐待功臣,蒋介石做足了表面功夫,他给孙立人安排了一个占地495平方的房子,位置在台中市,并且还以照顾他起居为由,“顺便”安排了6名便衣,似乎真的不在意孙立人的“叛变”。

但实际上,这几个人都是蒋介石借着光明正大的由头,明着来监视他的而已。

在此期间,孙立人不能随意出入自己的住所也就算了,就连他想参加个活动,或者想联系什么人,也要先跟蒋介石那边上报,并在得到准许后,才能出门。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在幽禁的日子里,孙立人极少能有与外人说话甚至是接触的机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孙立人就会到神龛面前为死去的部下焚香烧纸,同时也许下了自己的两个心愿。

一、是想要回到安徽老家,看望父母的坟冢。

二、希望在死后,能够葬到广州马头岗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的公墓,这样他就能够与战友们同冢长眠。

然而他的两个愿望,最终都未实现。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后来,在蒋经国去世后的1988年3月20日,孙立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在得到了自由之后,他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还他和自己属下一个公道与清白,然而政府只是说调查,却始终未能为其证明清白。

除此之外,孙立人还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个就是寻找自己的战友的后代。

当时在仁安羌战役的时候,他的一个部下张琦牺牲,获得了英国皇室颁发的银星勋章,他想要将勋章交给他的后人。

而另一个就是回家,他想要回到安徽老家。

他曾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是安徽人,是从安徽乡下的一个叫做金牛山的地方出来的,但最终因为身体的缘故,始终未能得偿所愿。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之后他的旧部刘文美回到大陆探亲的时候,知道孙立人的愿望,根据孙立人所说的地方,找到了他老家的房子,特地为他拍了一张照片。

看到故乡旧宅的孙立人,不免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的坟冢。

1989年的时候,孙立人旧部潘德辉先生回大陆探亲时,孙立人托他代为祭祖。潘德辉到了地方之后,当地有关部门带他去了孙立人父母的墓地进行祭拜。

在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将孙立人于台中病逝,在去世之前,留有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孙立人临终前的饮恨与痛苦,他的后人不禁落泪,之后便将他的棺材暂时安置在台中市的东南墓园中,并且特别声明,这个棺材不仅要封死,而且还不能入土。

但岁月载载,时至如今,孙立人前辈的棺材依旧在墓园安静地躺着,不与下面的泥土有半分纠葛。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长逝,临终遗言坚定: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时间转眼来到了2015年,孙立人儿子孙天平受邀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庆典。

在庆典结束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有机会我一定要把父亲的坟迁回来,这可能会付出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是父亲的心愿,我觉得只要持续努力,总有一天父亲的心愿会完成的。”

魂归故里,这是许多战士的心愿。他们渴望回到故乡,渴望回到自己的热爱的土地上。希望孙立人将军的遗愿,能够早日完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