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幽牙膏”,治不了谈“幽”色变的恐惧心理

“抗幽牙膏”,治不了谈“幽”色变的恐惧心理

文|维辰

“抗幽牙膏”又换着法儿出现了,从“妆字号”的牙膏变成“械字号”的医用冷敷凝胶。

媒体日前调查发现,在某大电商平台,多个商家售卖外包装为“医用冷敷凝胶”,却宣传为“口腔HP牙膏”的产品,这些产品均标有“白云山 广药大健康产品 盈康药业”商标。

商家含糊其词的“HP”,就是最近大火的幽门螺杆菌。约一个月前,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在胃中定殖的细菌,可以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在大陆,受家庭内共餐制影响,感染率高达59%。

尽管被列为致癌物的是“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而非“幽门螺杆菌”,并且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胃癌,依然有商家嗅到商机,炮制看似科学的“使用‘抗幽牙膏’就能预防胃癌”谣言,“抗幽牙膏”热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月7日发布《牙膏不能治疗疾病》辟谣,直言牙膏宣称“抗幽门螺杆菌”缺乏科学依据。发文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提示,也意味着监管方已经注意到商家虚假宣传,新一轮的角力升级。

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规定进行管理,不能宣称具有治疗、杀菌抑菌等功效;而医用冷敷凝胶属于医疗器械,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示意。“械字号牙膏”混淆了二者界限,暗示化妆品具有医疗作用,是典型的违规宣传行为。

针对牙膏命名及功效宣称混乱问题,《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就牙膏与化妆品管理存在的差异部分作出了进一步明确,尽可能消除监管盲区。

更重要的是,官方及时辟谣也不妨碍产品热卖,消费行为背后的谈“幽”色变心理,需要通过科普教育加以引导。商家先制造恐惧,再推荐消费者购买“能够防止事情发生”的商品消除恐惧。于消费者而言,建立在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行为选择,才能有效消除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避免落入商家恐惧营销圈套。

【作者】 杨悦

南方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