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投资兵法之四:未曾行兵 先看退路

导语:有句阿拉伯谚语说“未曾行兵,先看退路。”

一、夷陵之战 刘备输掉了底裤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以为关羽复仇的名义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蜀汉大军顺江而下势不可挡,一路过关斩将,连胜东吴大小战役数十场。

其实,东吴早已定下了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政策,一系列败仗中的实际损失并不大。但是刘备却因此将战线拉得很长,从白帝城到猇亭绵延700里,更为重要的是顺江而下容易,一旦遭遇失败想要回头就难了。

投资兵法之四:未曾行兵 先看退路

当时跟随刘备的参谋、偏将军黄权看出了问题,就向刘备建议说:“江东的水军勇猛善战,我军前进地太快,后路被切断再想撤回来就难了。”

但是,刘备自持纵横疆场多年,没把年轻的陆逊放在眼里,听不进去意见。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这一仗蜀汉军队接近全军覆灭,是蜀国继关羽失荆州之后,又一次重大失败。后来有句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前锋” 描述三国后期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景象,而导致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就是夷陵一战蜀国损失了赵融、张南、冯习、傅彤、程畿、马良、沙摩柯、杜路、刘宁、黄权……等一大批后起之秀。

二、江陵之战夏侯尚侥幸逃生

夷陵之战之后,孙权借大胜之威与曹丕翻脸。曹丕盛怒之下,发动了规模远超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南征。

但是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硬骨头,公元223年曹真率领数万大军,用尽各种手段狂攻江陵半年之外,但迟迟拿不下来。 魏军大将夏侯尚率3万大军夺取江陵城上游的江心小岛,并修建浮桥连接南北两岸,准备顺流而下直捣江陵。

投资兵法之四:未曾行兵 先看退路

消息传到魏国朝廷,朝中的大臣们普遍认为这次江陵势在必得了,曹丕也满心欢喜地等待前线的捷报。

但是董昭却不这样认为,他对曹丕说,“武皇帝(曹操)用兵,如果不得以孤军深入,一定要预留好退路。夏侯尚在岛上驻军并分兵南岸,全军上下只依赖一座小小的浮桥进退。现在,雨季临近,一旦江水暴涨,或者浮桥被断,夏侯尚还撤得回来吗?……存亡只怕在旦夕之间,望陛下详查!”

曹丕听完如梦初醒,急忙下旨,严令夏侯尚撤回江北。

而事情的发展正如董昭所预料,东吴大将潘璋看见魏军搭建浮桥,随即率军到上游50里处砍伐了近百万捆芦苇绑在木筏上,打算趁江山一上涨就点燃芦苇让其顺江而下,到时候魏军的浮桥瞬间就会被焚毁,那里岛上的魏军孤立无授,必然全军覆灭。

但还没等到吴军进攻,曹丕的圣旨就已经赶到,夏侯尚接到圣旨当即下令撤军,潘璋见状只好提前进攻。即使这样,三万魏军依然兵败如山倒,像潮水一下涌向浮桥,大量士兵不是被杀就是掉入江水溺死,夏侯尚仅仅带着少量士兵侥幸逃脱。

而仅仅几天之后,江水突然暴涨。夏侯尚大呼侥幸,如果吴军发动火攻,浮桥上一片火海,他只怕要战死沙场了。远在大后方的曹丕听到战报也吓出一身冷汗,称赞董昭说“您的谋略和眼光是多么精准神奇啊!”。

经过夷陵之战和曹丕南征,孙权巩固了自己的疆土,此后几十年魏蜀吴三国的地盘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以说这两场大仗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回顾这两次大战,相同的是一开始都是进攻方所向披靡,然后孤军深入,最后惨败;不同的是刘备没听黄权的建议,最后全军覆灭,夏侯尚听到董昭的建议,减少了一点损失。

我们在投资兵法的第一篇中讲过,打仗就得以多打少、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要轻易开战。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势均力敌,成功的概率五五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要做最好的准备,也要最坏的打算。如果你的实力不能保证自己100%取胜,千万不要孤注一掷,一定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位投资大师保罗·都铎·琼斯。在中国都铎·琼斯似乎不像巴菲特、索罗斯那样人尽皆知,但他其实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大师之一。他好像完全违反了重力法则,创造过连续25年盈利纪录 ,更是创造过连续5年盈利超过100%的神迹。

但是大师的成功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79年他逞一时之勇,结果遭遇大败,损失高达三分之二。从此以后他开始严控风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每一天我都在假设我所有的持仓都是错误的”,所以买入之前先要想好后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