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爵位是长子继承,若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中国古代爵位由公、侯、伯、子、男组成,再往上就是王爵。在古代王爵一般不轻易授予外人,除非对国家有着巨大的贡献才会授予王爵的称号,并分封异姓王,像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严令禁止不许分封异姓王,由此可见王爵在古代被授予的难度有多大。

古代爵位是长子继承,若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关于爵位的继承也有很大的学问,各个爵位的继承都是以秉承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来实行继承,在秦朝之前的周朝以及战国时期以实行分封制为主,就是将各位有功之臣或者是同姓家族之人分封爵位和封地,除此之外,在封地上的王爵拥有绝对的封地控制权,甚至可以拥有独立的军队。但是分封制制度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也一起被完结。

除此之外,秦始皇为了防止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便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采用郡县制对天下进行严密的管理。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则是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的制度,只分封同姓诸侯王,但是却并没有在削落诸侯国的基础上进行,从而导致了同姓诸侯国的强大,造成了对皇权极大的掣肘。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推出了推恩令将各诸侯的权力进行变相削弱,推恩令规定,诸侯死后由嫡长子进行爵位继承后,需要再将诸侯权力分于其他儿子,这样就将诸侯权力变相分散,逐渐削落,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时期,爵位的实际权力变得越来越小,封爵也渐渐变为荣誉上的职衔,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在军队上也只允许受封的王爵供养些私兵以做防卫目的,王爵的性质变化也逐渐形成了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王公子弟。

古代爵位是长子继承,若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到了宋朝,为了防止世家独大,宋太祖便提出受封爵位的侯爵死后由嫡长子继承之后便要削爵一级爵位,比如:父亲是王爵但到了儿子这一代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是必须要削落一级继承,王爵也就变成了国公,依次类推。

这样的制度就造成了宋仁宗时期,整个朝廷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之后,所有的王爵都消失了,所以宋仁宗就必须重新封爵,以保证王爵在社会上的存在。

古时候各个王朝对继承权都十分看重,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将储君继承作为国之根本,但是随着君王因为子嗣过多而出现“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催生了一种党争现象,像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鲜明的代表。

古代的社会以宗族直系为主,直系子孙将直接会继承父辈所留下的爵位,只有在没有直系的子嗣的情况下才会从旁系挑选进行继承。

但是随着爵位继承制的发展,也衍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就比如如果嫡长子因为功绩受封爵位,在自身已经拥有有爵位的情况下是否还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呢?

古代爵位是长子继承,若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爵位应该由谁继承?

其实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嫡长子是可以同时继承父辈的爵位的,但是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发生也有可能导致无法继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就只能由父辈的人自行挑选其他子嗣中的人来进行继承。

除此之外,通过皇帝或者宗室的认可也可以由嫡长子进行继承所谓的双重爵位。嫡长子如果有才能或者有大功进而受到皇帝的封赏而拥有自己的爵位的情况在古代还是较为频繁出现的,就比如在唐朝时皇帝会对有大功的臣子的儿子进行封赏,所以有些人出生就可能是男爵,而他依旧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其实这两个爵位也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所以从古代的继承制度上来看总体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而嫡长子无法继承才会由顺位的其他子嗣继承爵位,如若没有子嗣则会从旁系中挑选有才德的人爵位继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