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说起大清朝,无人不惋惜,说起李鸿章,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觉得他是汉奸。笔者认为他是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李鸿章于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少年聪慧,一路求学,先后从名师数余,后在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拜于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道,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后来的李鸿章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后来更是成为一名代表大清朝的外交官。也是在这些事件中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但是在笔者看来李鸿章,不是一个单独的人,他是这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之缩影,他能接受骂名,也值得被尊敬。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李鸿章的“奸”表现在他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作为一个清朝名臣,可能有人觉得他应该有家产,但摘自《李鸿章全集》的这句话清清楚楚的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富有。“沪地房图嫌过昂,汝往沪时斟酌另绘。除正房楼底外,零碎房间要稍多,大约二万数千金可矣。”这句话如果用现代意思来说就是,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年收入20000元,李鸿章要用2亿元修缮房屋。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作为一个外交官,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能力,但是他却自己去斡旋降赔款,自己从中收受贿赂(1898年,中国按俄国指定的期限,由李鸿章与俄国驻华代办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30日,该条约在彼得堡交换批准。)此类事件不止一件,由此可见李鸿章总管北洋军务,被人打得全军覆没,最后自己去与列强斡旋,充其量是戴罪立功,且功不抵过。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李鸿章的“智”不仅是他出色的外交能力,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单说他在签订《辛丑条约》上的一句话,便不知让多人动容:“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一年李鸿章78岁,庆王63岁。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受屈辱,趟混水,涉险滩,挨谩骂,当替罪羊,但是李鸿章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清朝能够续命,李鸿章有很大的功劳。不管是剿灭太平军,捻军,兴办洋务,进行部分改革,甲午,辛丑的善后还是东南自保,这都大大延长的清朝的寿命。而且,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他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全称得上一代能臣,贤臣。

百年李鸿章:千年制度的缩影,腐朽王朝的智慧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就是李鸿章的矛盾之处,明明有着改变历史的才能,却为了选择了和清政府妥协,他的身上映射了千年制度不愿倒下的缩影,体现了腐朽王朝顽强抗争的智慧。是非对错,时代才是最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