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关于"棚改结束"和"老房子不再拆除"的消息不断涌入。说实话,近十个月来,很多老社区居民,专业的"博拆"投资人,实在是吓不了了。

尤其是住房建设部发布2020年棚改"成绩单"时,不少专家学者更加坚定地"棚改终结"——2020年棚改总量仅为209万套,比2019年下降33.8%,较2018年的626万套大幅下降近三分之二。结合2018年国家发改委的"棚屋三年改革方案",2020年被称为棚改三年方案的"年底"。再加上两年来住房建设部反复强调"全面推进老城区改造",让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到2020年底,棚改已经顺利完成。更重要的是,誓言说,老房子的未来不会被拆毁,"拆第二代"将彻底消失。
平心而论,棚改的结束,对两类人的影响最大:一类是幻想吃拆迁福利,即等待老房子拆迁得到巨额赔偿,然后一夜飞黄腾达人;
棚屋改革真的圆满结束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在8月和9月,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宣布了"2021年上半年棚改工作"。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棚屋改革并未结束,但会照常进行。以贵阳为例,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11个棚改项目,20个棚改地挂牌,共146.95万平方米,成功转让18个案例,总周转面积13.511万平方米,合计184.5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棚改的规模没有减少或增加。但根据各省年初发布的棚改工作计划,2021年全年开工棚改总数量很可能比上年继续下降。专家估计,到2021年,棚屋翻新的总数不会超过200万套。换句话说,棚屋改革的规模将在2021年缩小,尽管它还没有结束;
二是国家层面一直发放"财政补贴基金",包括专项用于"支持建设老城社区棚基基础设施"的资金。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第三次出台中央预算投资保障计划。据统计,其中近300亿个用于支持棚屋改革。不难看出,国家不仅在政策上仍然支持拆除棚屋,同时进行财政补贴;
此外,9月25日,在"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上,住房建设部副部长黄岩在致辞中明确表示,"习惯性拆迁、土地拍卖、改造新房,这种惯性思维和惯性路径特别难以转向。我们仍然在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所以我们要停止这种拆除和建设。"换句话说,棚子的拆除工作仍在许多城市照常进行。
不过,从黄岩的讲话中,国家显然已经注意到,过去"大拆建"的棚屋改革风格已经不合时宜。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不符合国家制定的"低碳发展"路径;近五年来,全国棚改总量达到2300万套,其中三四线城市1900万套,占比75%以上。
这意味着,棚改带来的资金总额,四分之三的资金流入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最终转化为房价上涨的动力。经济实力较弱,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仅靠自身实力几乎不可能支撑房价的快速上涨。正是由于住房的货币化和投机租户的高杠杆加持持,楼市出现了这一轮虚假繁荣,房价逆势而上,增幅甚至远远大于许多经济实力雄厚、人口显著增长、各种优质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经过这一轮飙升,绝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收入已经严重与高房价脱节。
棚屋改造始于2009年,迄今已启动4730万套,帮助超过1.2亿居民从危险的老房、破旧房屋和具有明显公共安全隐患的房屋搬入高大、崭新、明亮的第三代电梯房。完全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环境,圆了很多人的"生活梦想",所以棚屋拆除被称为中国人民心大工程、发展工程。
有人说,2021年棚改还没有结束,因为2020年棚改任务还没有完成,也就是把"棚改结束"的时间延长到今年。到2021年底,棚屋改造将圆满全面完成。对此,住房建设部"一锤一把"的基调:今年8月10日,住房建设部发布《关于落实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大规模拆除大型建设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各地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保留拆迁"并解除, 保留使用推广为导向,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加强修缮改造,注重升级功能,提升城市活力。
住房建设部的官方文件,无疑已经"一锤一声":今后棚屋的拆除不会结束——"留有拆"并列,指保全、改造、拆迁。换句话说,棚子的拆除工作将继续进行。只是未来会有"严格控制"。潜在的影响是控制棚屋翻新和拆除的规模。究其根源:一方面,新旧大规模拆迁,资金成本高,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不同寻常的是,早在2019年全国"政策吹风会"上,住房建设部副部长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未来,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摒弃快速效益和大规模拆迁,要改变城市建设的拆迁文件,注重"绣花"功夫,突出地方特色和生活环境的转变。
住房和建设部明确,从今年开始,20年的老房子都是以这种方式处置的。
2020年底,住房建设部部长王梦辉在新中国国家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报告称,从2021年起,要全面推进旧城区改造,特别是要重点推进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区。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20年老房子都要把"老改"作为优先事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棚屋的拆迁改造。也就是说,住房建设部已经明确表示,从今年开始,20年老房都将率先进行"老房改造",当然是危险性住房,并已被列入棚改指标的房屋例外情况。
旧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黄岩早已明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类别、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换代;
对于老社区来说,老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其实早在2019年,2020年老改就已经在全国大规模试行了。8月31日,住房建设部副部长黄岩在国家新办公室组织的"努力让所有人生活和生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旧城区新建改造总数将达到5.9万个,惠及1088万户家庭。今年,新旧和规划中的新住宅区数量为5.3万户,涉及居民超过900万人次,截至7月底,已在42.2万个区开工建设,涉及764万户,占全年目标的78.2%。当然,必须提到的是,在未来五年内,全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完成的21.9万个城市老街区改造。
从今年开始,4万亿老房子将被改变,20岁的老人可能会再次升值
未来5年旧改可以撬动的投资资金总额是多少?它能像楼市的棚屋改革一样起到同样的作用吗?首先,行业专业人士估计,五年内旧改革可以撬动的资金总额可能超过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旧改带动的总消费和影响力在棚改上可能不消磨,其次,4万亿旧改很难在楼市上发挥重要作用,原因有二:一是旧改和棚改有本质区别,旧改是创造供给, 消除需求,促进楼市稳定健康发展;
但即便如此,4万亿年、20年历史的房子很可能再次升值,原因有二:一是经过三大内容变化后,老房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老小区的基本条件,旧改相当于补短板,强化战斗力,特别是外观粉刷、增加电梯、引入物业、安装停车场等内容建成后,老小区的价值、环境、配套、居住舒适度等都会大大提高, 这是提高其市场价值是大有裨益的。今年7月16日,九方新闻曾报道,郑州市中原区一个社区在旧改后,社区换了一张新面孔,不少居民竖起大拇指赞,是一次"小变"换来"大幸福"。
其次,事实上,许多在2000年底共同建造的旧区本来状况良好。以笔者父母现在居住的老房子为例,位于一环两环的交汇处,是绝对的主城中心,而周边则配备大型商业综合体,两所三甲医院,两所公立学校,地铁、高铁网络发达。对于这样一个装备精良的基础社区来说,只要旧改建其建筑本身进行升级,使其居住环境舒适度大大提高,其战斗力势必会爆裂,市场人气也会直线上升。
事实上,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南昌等城市的老街区欣赏到老社区的经验,完成老社区的改造,基本会迎来欣赏。特别是5、6层,电梯安装完成后,升值空间可达30%。即使在1楼和2楼,升值也保持在5%以上。此外,贝壳研究研究数据显示,80、90名年轻人对老龄社区转型的接受度和好感度都有明显提升,超过2万名网友受访45%表示"考虑购买老社区"。尤其是那些位置优越、配套优良的老房子,会比较美味,再次升值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按照改造后升值率为5%-30%,全国前20个城市的平均价格在3万/平,以100平方米的房屋计算,改造后的升值潜力约为15万-90万。毫无疑问,这对老房子的主人来说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