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首: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

石首: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

(摄影:春桃)

石首: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

余大中

1972年冬,我从石首城关中学高中毕业,回到南口公社前进大队,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开始受到石首历史文化和古代名人精神的熏陶。

当时与南口公社毗邻的藕池,整整600年前,也就是1372年2月21日,降生了一代伟人杨溥。这个湖南潭州(今长沙)人的后裔,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全国会试书经科第一名,殿试第六名。凭着自己的努力,从石首走向应天府,成为太子朱高炽的“洗马”,执掌东宫文书,辅佐太子。

因为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残酷的夺嫡之争,杨溥受到牵连,遭遇长达10年的牢狱之灾,自己的长弟杨浩、小弟杨澄相继去世,三个儿女先后夭亡。杨溥强忍悲恸,虽然坐了10年牢,却在狱中读了10年书,为今后的治国理政夯实了基础。

1424年,随着明仁宗朱高炽的登基,杨溥得以释放出狱,升任翰林学士、太常寺寺卿,很快就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一起,参与朝廷机密重务。

次年,朱高炽驾崩,其子朱瞻基即位,父子二人加在一起,在位只有短短11年,但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居,被史家赞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则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组织者。

由于杨士奇、杨荣先后离世,1442年,杨溥官居首辅,为国为民常年操劳。1446年8月6日,胸怀天下和苍生的杨溥突然病倒,逝世在工作岗位。最终,他又回归故里,御祭御葬在高陵岗。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同意,荆州对杨溥墓进行考古发掘。除随身衣物外,仅佩一个绣袋,里面装着六颗牙齿,将杨溥的清廉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石首历史的天空,杨溥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恒星。

杨溥去世后的第六年,1452年,石首县城南郊,一个名叫袁宗皋的男婴呱呱坠地。袁宗皋的祖籍为河南汝南,天祖袁方担仼过吉水县令、吉安路守。高祖袁志达,1350年乡试中举,但会试不第,举家迁居石首。

1483年,袁宗皋与其弟袁宗夔一道,同时中举人。1490年,袁宗皋中进士,被选充兴王府长史。兴献王朱佑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次子,与弘治皇帝朱佑樘为同父异母兄弟,1491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袁宗皋作为兴王府长史,因其能力和品格,深得朱佑杬、朱厚熜父子的信任和倚重。

1521年,31岁的明武宗突然驾崩。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由孝皇张太后主传懿旨,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等大臣根据宗法“皇明祖训”寻找继位人,立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位,当时朱祐杬已去世,14岁的朱厚熜正在服丧之中。

同时,也给住在德安的寿定王朱佑搘、卫辉的汝安王朱佑梈发了遗诏。三诏齐发,三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安陆州距京城3000多里,德安和卫辉仅数百里,以三千之遥对数百之近,何以先到?卜师严嵩献计:“唯世子假扮钦犯,稳坐囚车,方能日夜兼程,既无人敢阻,亦无人应接。”据此思路,朱厚熜与严嵩、袁宗皋等人磋商途中膳食问题,由此产生了“吃肉不见肉”的菜肴“蟠龙菜”。最终,袁宗皋陪同朱厚熜,抢在寿定王、汝安王之前,成功进京继承大位。

嘉靖皇帝即位后,袁宗皋提出经筵讲学、罢镇守太监、迁顾命大臣、昭雪言官等“治理政务八策”,为开创“嘉靖中兴”局面做出突出贡献,1522年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然其入阁未及4个月却不幸病故。次年,灵柩运抵故乡,葬于白莲湖西南岸。

笔者了解袁宗皋的生平事迹,最早源自袁宗皋第16代孙袁本涛,他提供了大量关于袁宗皋的小传、咨文、勅封、祭文等资料。我与袁本涛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同学,也是同乡挚友。袁本涛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不幸的是,袁本涛贤弟已经英年早逝。

在此,仰望袁宗皋和袁本涛这两颗袁氏家族的闪亮明星,祝愿他们在天堂安康!

家庭住址同为石首县城南郊的张璧,出生于1474年,比袁宗皋小22岁。张璧的曾祖张必顺,从安徽迁至石首。祖父张子言,1460年中进士,曾任广东按察佥事。父亲张维,亦为举人,曾任山西参政。张璧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品德优秀。1495年中举人,1511年中进士。

1514年春节,明武宗朱厚照令宫人,大放焰火,庆贺新年,结果在乾清宫酿成一场火灾。朱厚照不以为然,竟然说:“好大的烟火呀!”张璧力劝皇上修德、勤政、讲学,说出了一个忠臣直臣的心里话。

1521年,朱厚照驾崩,朱厚熜继位,14岁的嘉靖皇帝设经筵讲学,由张璧担任主讲官。当年发生嘉靖皇帝父母名分的“大礼议之争”,迫使内阁首辅杨廷和致仕,四朝老臣、刑部尚书林俊,刚直敢谏,触怒了皇上。张璧有意结合“君臣以礼相待,绳之以典”的例子,在经筵上讲清林俊一案的是非曲直,使朱厚熜一改初衷。

1525年,张璧奉命编成《南畿文衡》,为皇上提供取舍权衡旳方法和文章取士的标准,是一件事关俊杰进步和科考功名的大事。

1540年,张璧任南京礼部尚书。恰遇各地水灾频繁,灾后民众的生活尤其是吃饭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此,张璧着手修建太仓、积极储备粮食,每逢灾年水情,主动赈济贫民,在民间树立了“青天大老爷”的良好口碑。

1543年,张璧调任北京礼部尚书,主持太庙修缮事宜,历时三个年头,整个太庙均得以修缮一新。

1544年,张璧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朝廷军机事务,殚精竭虑,鞠躬尽瘁。1545年因病去逝,灵柩运抵故乡,葬于笔架山北麓。

在石首“三阁老”中,张璧与杨溥、袁宗皋齐名,是石首历史天空的三颗巨星。

石首: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

行文至此,需要将岁月从明代追溯至唐代。多年前,笔者出差安徽池州,从《池州日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唐代石首籍官员李逊与其儿子李方玄先后出任池州刺史。后来,本人查阅史料,大致理清了李逊、李建兄弟,李逊、李方玄父子,李建、李讷父子的事迹。

李逊、李建出生于曾经显赫但逐渐没落的官宦世家。其十五代祖李发是北魏申国公、横野将军,六代祖李远是北周平阳公、八大柱国属下十二大将军之一,高祖李明在唐高宗朝官至绥州刺史,曾祖李进德官至太子中允,祖父李珍玉任绵州昌明县令,父亲李震任雅州别驾。李逊、李建小时候,家道中落。在长兄李造照料下,刻苦攻读,学业有成,贞元年间双双进士登第。

李逊历任襄阳掌书记、湖南从事、池州刺史、濠州刺史、虞部郎中、衢州刺史、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和浙东都团练观察使、给事中、户部侍郎、襄州刺史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太子宾客、恩王傅、左散骑常侍、京兆尹、国子祭酒、许州刺史充任忠武节度使、陈许溵蔡等州观察处置使、检校吏部尚书、凤翔节度使、刑部尚书。去世后赠右仆射。

值得一提的是,李逊797年任池州刺史。44年后,亦即841年,其子李方玄也出任池州刺史,父子二人都是为官清廉,勤于职守,老百姓口碑相传,成为池州历史上的美谈。李方玄亦第进士,历任江西府判官、池州刺史、处州刺史,但却英年早逝。

李建历任容州招讨判官、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詹事府司直、殿中侍御史、鄜州防御副使和转运判官、比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兵部郎知制诰、京兆少尹、澧州刺史、太常少卿知贡举、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知吏部选事,去世后赠工部尚书。李建之子李讷,亦第进士,官至华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

本人十分景仰李氏家族明星的熠熠光辉。我的相关文章发表后,得到李氏后代李辉亮等人的充分肯定。

再回到明代。1521年,王之诰出生在石首团山寺,湖北湖南交界的一个名叫“过脉岭”的小地方。12岁时,其父英年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刻苦读书,勤奋努力,1543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

王之诰曾任吉水知县、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河南检事。因讨伐河南农民起义首领师尚诏有功,转任山西布政司左参,调任大同兵备副使,升任山西左参政。由于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晋升为山西右参政、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1564年,王之诰上奏明世宗,提出加强辽东防务的十几条措施,均被朱厚熜采纳。1565年,王之诰疏议辽东垦荒八事,嘉靖皇帝施行了他的主张,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并以右侍郎的身份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

1567年,王之诰升任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使兼兵部左侍郎。右翼蒙古首领俺答侵犯石州(山西吕梁一带),由于代州巡抚王继洛不予出征,山西总兵申维岳不敢前进,导致石州陷落。王之诰降了两级、回守南山。

1569年,经吏部复考,确定王之诰在石州之战中没有过错,穆宗皇帝诏令王之诰出任官职督导京营,不久复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时逢寇虏入京,王之诰指挥若定,斩敌千余人,延宁将士捣毁敌人巢穴。1570年升任京营戎政尚书,提督团营。1571年,穆宗皇帝大阅兵,王之诰负责指挥受阅官兵操练,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继位。王之诰多次上书,包括开垦荒田、陕北防狄、京营戎政等,均被万历皇帝采纳。朱翊钧任命王之诰为北京刑部尚书兼南京兵部尚书,故时人以“两尚书”呼之,真可谓石首历史天空的一颗“武魁星”。

明代石首不仅有“三阁老”“两尚书”,还有“一太史”曾可前。曾可前出生于石首喻家碑,1592年乡试中举人,1601年中得辛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是石首科举史上唯一的“探花”,算得上石首历史天空首屈一指的“文曲星”。

曾可前曾任翰林院编修,诰授文林郎,编纂国史,记注起居。1604年担任会试同考官,协同主考总裁阅卷,慧眼识才,唯才是举。曾可前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成就可观,著作颇丰,代表性作品有《石柟馆集》《且孺堂集》等。

曾可前还是遐迩闻名的孝子。因为父亲年事已高,他请假归养,长达三年之久。经过父亲再三劝说,才勉强赴京。过了不久,为了陪伴和孝敬年迈的父亲,居然致仕而回归故里。1611年,其父因病老衰离世,而他自己则哀毁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长眠于喻家碑风光旖旎的黄田湖畔。

石首历史天空的星星众多,难以详述。在此,笔者想介绍一颗特殊的“星”,他的名字叫喻上猷。1631年中进士,曾任四川仁寿、富顺知县,兵科给事中,北福建道监察御史,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官至二品。1642年,归顺李自成,曾任大顺吏政府左侍郎,兵政府左侍郎、尚书。1645年,脱离李自成,回到石首,在家乡辞世,葬于“黄古山三房祖茔”(今团山寺镇鹤湾村)。卒后50余年,其后裔才为他刊刻墓碑。由于对喻上猷功过是非缺乏统一认识,方志、族谱都不愿详载其生平事迹。笔者认为,喻上猷也是古代石首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样值得我们纪念和追忆。但不知各位是否同意本人的观点。

赫尔巴特说:“历史应该是人类的教师。”仰望石首历史的天空,可谓繁星闪烁,一片璀璨。在星光照耀下,今天的鄂南明珠生辉,明天的玉石首将更加灿烂。

石首: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