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而不逃跑呢?

为什么在古代,只要将军一造反,士兵们也都会跟着造反呢?对于一般的士兵来说,造反就算成功了,自己最多只能得到一两亩薄田,获益并不大,而如果失败了,不仅仅自己要被杀头,还会被“夷三族”“诛九族”。两相比较,失败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与其如此,当领导要造反,当兵的直接跑路不就行了,何必跟着去冒险呢。实际上,还是信息差的问题。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而不逃跑呢?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的身份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公开的反对,那就是叛逆。其不仅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有着很高的风险。正常情况下,很少会有人去冒险。这就意味着,造反的文臣武将们,将会失去一大批支持者。权臣们很可能找不到同伙帮手;武将们则是调不动兵马粮草。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而不逃跑呢?

所以,古代那些文臣武将造反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编造一个不错的理由。其中文臣政变一般都是禅让,傀儡皇帝要么身体不适,要么德不配位,最终退位让贤。像曹丕、司马炎、杨坚等人都是如此。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禅让之前,还得再三推辞。以此来表示,自己其实是不想当皇帝的,一直都是忠臣。之所以受此重任,完全就是为了天下苍生,实在是太委屈了。

至于武将起兵,那多半都是“清君侧”,意思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遭受了蒙蔽,需要他们起兵去解救。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诸侯们打出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结果人家汉景帝把晁错都腰斩了,诸侯依旧照打不误;东晋王敦起兵,则是打着“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结果他占了都城建康之后,直接就不走了。还有唐朝的安史之乱,安禄山称自己是奉旨讨伐逆臣杨国忠。后来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安禄山依旧没罢兵。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而不逃跑呢?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退位让贤还是清君侧,其实都是借口。但当时的天下人不一定了解内情啊,古代的信息本就很闭塞,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所以,在那个时代,想要玩儿点信息差很容易。其次,古时候士兵往往只知将军,而不知皇上。古代,通讯并不发达,正所谓是“山高皇帝远”,军队中的士卒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着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亲近,而在古代行伍制度下,士卒所遵从的命令、所领的军饷都是来自将军,朝夕相处的也是将军,说白了,身家性命也和将军的决策息息相关,对将军的情感自然比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要亲近得多。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而不逃跑呢?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身不由己。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一个军队小头目,将军突然召集你们,说有个王爷造反已经挟持了皇上,咱们要冲进皇宫把皇上救出来,于是你们开始攻皇宫,打到一半你突然发现,皇上没事,自己才是反贼,这时候你投降有用吗?就算你心里压根没打算造反,但是你的行为已经是在造反了,难道投降人家就不杀你了?造反是要诛九族的,但如果攻下皇城,你就是从龙,一辈子荣华富贵到手,你还有别的路可选吗?肯定没有,你只会变成最彻底的反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