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中年照片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心脏病复发,不幸逝世。

江冬秀强忍悲痛,在儿女们的帮助下处理完丈夫的葬礼后,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整理亡夫的遗产。

可不曾想,前半生也算家产丰厚的丈夫,如今留下的不过一点微薄的资产和一大堆藏书罢了。

江冬秀作为胡适的妻子,哪里会不知道原因。自己这位丈夫向来乐善好施,即便自己过得清贫,也见不得别人陷入苦难,平日里赚的薪水自然也就这样用掉了。

思及至此,向来心直口快的江冬秀更是忍不住脾气,抱怨道:“他到底装啥慈善家?”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一家四口合影

站在一旁的儿媳却暗暗笑了一笑,自己这位婆婆性子向来傲娇,这句话哪里是在抱怨,分明是对胡适时常的慈善行为的肯定。

夫妻俩人同甘共苦数十年,江冬秀又一直掌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无论胡适要接济谁,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她从未反对,反而自己也加入了“慈善”的行列。

抗战期间,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江冬秀只得一人独自在家中照顾孩子。

她没有工作,又正逢战乱,经济收入唯一的来源就是胡适寄来的钱,生活称得上窘迫。

可胡适一寄来生活费用,性子豪爽的江冬秀却毫不含糊,马上将这1600元分成几份,送给其他同样生活艰难的好友,甚至还给某学堂捐赠了200元。

得知此事后,胡适还特意写信道,“你在患难中还能记得家中贫苦的人们,还能借钱给他们,真是难得,我十分感激。”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江冬秀与孩子们的照片

可见这位学习过西方进步思想的大先生和这位饱受封建压迫裹脚的小女人,尽管听上去不太匹配,但对待金钱的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

只不过,江冬秀是在胡适的影响下逐渐开始频繁接济身旁的亲朋好友,而胡适的“慈善”早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与江冬秀合影

胡适早年丧父,一直以来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封建时代的女人丧了夫,唯一的依靠就只剩下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胡适父亲留下的所有积蓄,母亲都尽数投资到了胡适的教育当中。

大约是得益于母亲从小温和的教诲,又从未体验过赚钱的艰辛,胡适大方的性子也就这样养成了。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青年照片

学生时代,他便常常将母亲给的教育资金分成两份,一份用于自己的求学之旅,另外一份则用来接济身旁的同学朋友。

在北大任职时,他的习惯也没有改变。曾经的学生顾颉刚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求他帮忙。对于这种事情,胡适自然是十分乐意。

可胡适刚给顾颉刚办好了教授证,顾颉刚却表示自己希望担任更方便做学问的图书管理员。胡适倒也不恼,反而对这位学生的志向大为称赞,当即便帮他解决了工作问题。

不过,很快胡适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图书管理员的工资远低于教授的薪酬,而顾颉刚家中的生活开支全都依靠于他的工资,图书管理员那点微薄的薪水远远不够他们勉强糊口度日的。

生性大方的胡适立刻便决定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30元补贴给他,顾颉刚对此感激不尽。

林语堂也曾感慨道,待文人学者慷慨好施,就是胡适的典型作风。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林语堂晚年照片

1919年,林语堂在哈佛求学时,政府突然停发了他的办公费奖学金,资金辗转不周,林语堂交不上学费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留学生涯即将终止。

万般无奈之下,林语堂只好向友人求助,但那时正逢战乱,其他留学生手上经费也并不充裕,兜兜转转最后竟然找到了胡适。

二人当时的关系也不算密切,但胡适早早听闻过林语堂的才华,收到求助信件后,便立刻给林语堂汇了1000美元过去。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右)

不过,胡适大方却也通晓人情世故,本就混迹于文人圈中的他十分清楚文人的傲骨,林语堂向他求助定是无奈之举,这样贸然汇款,恐怕林语堂会拒绝接收。

因此,胡适特意在1000美元的汇款单上附上了一句话,这是北大预支的薪水。

这句话顿时让林语堂少了几分难堪,在德国读博期间资金困难时,他也坦然了许多,再次寄信希望能向学校预支薪水。

再次收到1000美元的汇款后,林语堂便心安理得的花费在了自己的学业上,他从未想过这笔钱全都是胡适自掏腰包借给他的。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那个时候,文人的生活大都是有些清贫的。这前后寄来的2000美元汇款,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一直生活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心思单纯的林语堂又哪里想得到这笔钱真正的来源呢?

等他如约到北大任教,归还校长这2000美元时,这才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北大从来没有为教授提前预支薪水的习惯,预支薪水不过是胡适了解文人的骨气,为了让他安心接受汇款而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这般体贴周到的心思让林语堂感激不尽,特意上门感谢。

谁知这笔钱是胡适从自己的私房钱中拿出来的,林语堂登门致谢反而让江冬秀得知胡适背着自己偷藏私房钱,气得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顺带收缴了胡适所有的私房钱。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右一为江冬秀,左二为胡适

这在当时也成了一桩趣事,想来这也正是林语堂感慨的来由。不过,这两件往事支出的借款在胡适借出去过的钱中也只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1946年,陈寅恪眼疾加重,途经美国时与正在纽约的胡适相逢,交谈片刻后,得知了陈寅恪病情后的胡适连忙动用人脉,请来多位美国眼科专家治疗陈寅恪的眼疾。

可惜的是,陈寅恪沉疴已久,临别时也未能痊愈。忧心忡忡的胡适不好阻拦他的归国之行,只好在百忙之中托人为他带去了1000美元,只盼他的眼睛能够康复。

1956年,性子宽厚的胡适得知余家菊正前往美国治疗眼疾,但政府资助的1000美元远远不够,向来古道热心的胡适便暗中资助了他不少治疗费用。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照片

几年后,胡适又听闻大学刚毕业的李敖生活窘迫,短裤都要送到当铺里典当,心生不忍,几天后便寄了一张1000元的支票资助李敖的生活。

多年后,接受电视采访的李敖也不忘讲述这件往事。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的1000元相当于如今1万块人民币,胡适的宽厚与大方令他感激不已。

为此,他甚至还专门将支票拍照留作了纪念,后来经济情况好转,李敖还特意向北大捐赠,为他敬重的胡适塑了一尊铜像。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晚年照片

倒也真应了胡适曾说过的一句话,

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可想来,这番话也不过是胡适对于找他借钱的人的一番安慰罢了。那样人人都挣扎于温饱的年代,胡适借钱本就不易,那些生活窘迫的文人才子想要还上钱更是艰难。

不过,尽管借出去的钱难以收回,胡适因借钱得来的人情倒也真的称得上一本万利。

狂妄如李敖,提起胡适时,也都是一脸的尊敬,更不用提其他受到胡适恩惠的学者,每每提起胡适,即便意见相左,却从不贬低,反而常常颂扬他宽厚的性情。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想来这也是不少后人批判胡适精明的原因,胡适明明自己也不太富裕,却仍然要对他人施以援手,不过就是借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以此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声望地位。

倘若胡适仍然健在,对于这些言论,恐怕也只是一笑了之。

他的宽厚并不是伪装,而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年幼的胡适受到母亲身份的影响,常常遭到他人的冷眼,母子二人的生活境况也算不上太好。大约也正是因为如此,淋过雨的胡适,才更想为他人打伞。

他深知贫穷窘境下的难堪,也明白冷言冷语对人的伤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约就是胡适的人生格言。所以,他待人永远宽厚善良,也始终大方赤诚。

与其说这是胡适的精明之处,倒不如说胡适当真看透了为人处事之道,将聪明发挥到了极致——永远厚道待人。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林语堂

胡适也同样清楚,厚道的前提是平等。无论是文人学者、商界政客,胡适的始终一视同仁。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

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走卒……各个行业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这样的赞美绝非空谈,胡适就曾与街边一位卖芝麻饼的小贩成为了一对差异悬殊的忘年之交。

两人能够相识,得益于小贩袁瓞寄出的一封信,他想向胡适请教政治问题。寄出之时,他就做好了胡适不会回应的准备。

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不少人都恃才傲物,对待其他学者来信都有可能不屑一顾,更何况是一封来自在他们眼中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小贩所写的信件呢。

出人意料的是,胡适非但热情地回了信,还常常邀请袁瓞来到自己的居所和自己任职的中央研究院做客。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左)

每次邀请时,胡适还会详细地告知他时间与地点,避免袁瓞白跑一趟。

这样的细致周到与平易近人,在那时的文人界中也算是难得的。

当然,这位朋友胡适也是借过钱的。

两人一次闲聊中,胡适无意得知袁瓞可能患有鼻癌,但因为难以承受高昂的治疗费所以一直不曾就医。

向来仗义的胡适拍了拍胸脯,向袁瓞担保道,“台大医院院长就是我的朋友,你放心去治疗,一切费用我来承担。”

可帮助一个小贩对于胡适来说又有什么益处呢?他们不过是相识未深的朋友,多几句宽慰的话,也算是尽了情分。胡适却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可爱的性子又怎么称得上精明呢?

然而,胡适这样大方的性子却引起了妻子江冬秀的不满。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胡适与江冬秀合照

胡适的收入不低,但他们的生活本就需要大笔的费用,胡适购书也是一大开销,他却还这样大笔大笔的资助旁人,自己家里又该如何生活呢?

为此,她当面埋怨胡适,“你今天资助张三,明天资助李四,再这样帮忙下去,我们也要人家资助了。”

胡适一面宽慰妻子自己的资助能够收回利息,一面又小心翼翼地找江冬秀拿钱接济别人。

时间一久,江冬秀也彻底明白,自己丈夫哪里是能够忍心见死不救的人,至于回报想的也不会是一句空谈罢了。

想开了的江冬秀也不再阻拦丈夫,胡适的慈善行为也彻底没了阻碍,对好友的资助也更加阔绰,但这却为他的晚年生活埋下了隐患。

胡适晚年的生活是不如意的。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1938年,胡适接连收到两封希望他出任美国大使的电报,无奈只好答应,而这也成为了他飘零晚年的开端。

他空有做学问和为人处事的才华,在政治上的胡适笨拙得像是个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他分不清国家形势,更做不出正确的决定。

想来江冬秀自从嫁给他后,就不赞成胡适做官,更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好好研究学问,倒也真是有先见之明。

可往往有的时候,人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任何人都不过是时间下的沧海一粟,被历史的车轮推动着前进,胡适最终还是搅入了政治风云当中。

到底是因为违背了江冬秀的劝告,胡适信中的字字句句都是愧疚,甚至坦白地写下,

“我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可再愧疚也无法改变他晚年的窘迫,没有政治敏锐度的胡适自然被政治家们抛弃,解聘了他的职位,经济来源也就此断掉了。

胡适又向来没有存钱的习惯,年轻时花钱大手大脚,资助别人也毫不犹豫,如今晚年59岁的高龄,无法享受美国的福利政策,只好拖着体衰多病的身体找了一份工作。

可这份东方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也不过为期两年,新应聘的管理员要求的薪资更低,胡适自然也就成为了那个“不划算的选择”而被淘汰。

被解雇了的胡适更加落魄,整日与妻子蜗居在破烂的小公寓中,仅靠点微薄的稿费维持生计,江冬秀打麻将的爱好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收入来源之一,相比于之前的光鲜,如今的生活当真是窘迫至极。

即便如此,夫妻二人也不改善良大方的本性。

江冬秀烧得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尤其擅长烧豆腐渣,便常常邀请美国的同乡来她家赴“豆腐宴”。而胡适稿费偶有剩余,也会用来资助生活更加窘迫的朋友。

朋友上门感谢胡适接济,谁料气坏江冬秀,质问胡适:竟敢藏私房钱

张爱玲曾描述过自己所见的晚年胡适,尽管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却也总是笑眯眯的望着街口露出来的灰色河面,看上去平静又安详。

昔日的荣耀名誉被时代的变更冲刷得干净,年轻时的风华正茂、名满天下,晚年时的穷困潦倒、落魄不堪,在胡适身上都化成了一个浅浅的笑容,最终也同胡适这个名字一起消逝于时间长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