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张口即来。而鲜为人知的是,抢回英雄黄继光遗体的是志愿军三位女卫生员,其中有一位,竟然是电影《上甘岭》中英勇的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斗激烈程度早已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黄继光所在的志愿军某部六连奉命收复零号和四、五、六号阵地,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阵地几易其手。在我志愿军战士的顽强冲锋下,四个阵地已经攻克了三个,只剩下最后一个、也是防守最为顽强的一个。

此时,六连仅剩下黄继光等不足二十个战士了。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黄继光主动请缨,带着战士吴三羊、肖登良背着炸药包,利用地形掩护,迅速接近了敌人的碉堡。“轰隆隆”,三声巨响过后,敌人的三个碉堡被炸上了天。可还没等黄继光缓过神来,一道猛烈的火舌又朝着他们袭来,不幸的是,战士吴三羊当场牺牲,肖登良也被机枪子弹打中,失去了战斗能力。

黄继光的大腿也被子弹击中,疼痛难忍,但他没有退缩,抱着炸药包一步一步地艰难地爬向了仅存的一座最大的碉堡。黄继光向碉堡投去了一颗手榴弹,但只是炸掉了头顶上的一角,碉堡仍然猛烈的喷射着火舌。黄继光沿着敌人的机枪阵地爬去,然后撑起身子猛地一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整个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队”投入了飞机、大炮等多型重火力,倾泻下来的弹药密度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山头被削平,但是在我英勇的志愿军面前,“联合国军”始终未能占得半点便宜,双方开始进入拉锯战。

黄继光牺牲了,战士们悲痛欲绝,几次都要冒险抢回英雄的遗体,但都失败了。

几天之后,在一次战斗间隙,三名女卫生员王清珍、官义芝、何成娟和另一个不知道姓名的男战士,利用炮火硝烟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匍匐着前进,慢慢接近了已被炸毁的敌人的碉堡。四个人悄悄地把黄继光的遗体从敌人的机枪孔上翻转过来,迅速地拖回了我方阵地。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回到阵地时,几个人才真正地看清楚黄继光的遗体,眼泪止不住的喷涌而出。只见黄继光的遗体已经十分僵硬,胸膛已经被机枪子弹打烂,露出了一个很大的血洞,肌肉外翻,混合着血液和军衣紧紧地粘在了一起,怎也脱不下来。

王清珍眼含热泪用温水将黄继光脸上的血迹擦拭干净,又将沾满鲜血的衣服润湿浸软,才脱掉了黄继光的军衣。此时,又一道难题横在了王清珍的眼前,黄继光仍保持着双手高举的姿态,怎么也放不下来。王清珍和战士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黄继光遗体旁架起火堆,吊着汽油桶烧热水,用毛巾沾着热水擦拭黄继光僵硬的手臂。几个女战士轮流着擦拭了三天,终于将黄继光的双臂擦拭得软了一些,能放平了,才给黄继光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随后,战士们把黄继光的遗体装进了棺木里,运回了祖国。

1951年,刚满15岁的王清珍跟随第三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当上了一名卫生员。在战场上,王清珍工作认真,不畏艰难,很好地履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义务:在冰天雪地里,她敞开胸怀,将重伤员冻僵的双脚放进自己的少女的怀里;重伤员不能咀嚼饭菜,她亲自咀嚼过后,又一口一口地喂重伤员吃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放下了少女特有的矜持,为重伤员用嘴导尿……

抢回黄继光遗体的竟是三位女战士,一位还是《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1954年,剧作家林彬创作完成了电影剧本《上甘岭》,并在剧本最后一页特别注明:英勇的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