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要改姓你爸会打断你的腿,为什么古人就可以随便改?

在古代,尤其是夏商周及以前,只有天子及大贵族才有姓氏,比如周朝天子是“姬“姓。普通的百姓一般没有姓氏,而且姓和氏不是一个东西。 卿大夫大多也没有固定的姓, 但多有氏。

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至于姓到底怎么来的没有准确记载,一般是跟部落部族名称有关系。华夏民族发源于炎黄部落,《史记》里记述各朝代君主、贵族的谱牒, 基本都要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从三皇五帝开枝散叶,不同分支的子孙们建立了自己这一分支的氏,主要是为了家族传承,毕竟贵族有爵位有财富有封地,这都要传承。 要真追溯,大多数的人在几千年前都是同一个祖宗.

你要改姓你爸会打断你的腿,为什么古人就可以随便改?

炎黄子孙

后来,人们的姓一般跟居住的地方,所属的国家,就任的官职,从事的职业,受封的封地等有关。有的本人有氏,称谓就在氏前面加姓,比如写《左氏春秋》的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按理他的全名是姜丘明,但因为他的先祖曾经是楚国的“左史官”,所以他被人称为“左史官丘明“,即”左丘明“。也有的直接姓加名进行称呼,如姜太公子牙,姓姜,因为姜姓一族在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人家就称他为吕尚。比如庖丁解牛的厨师庖丁,丁是名字,疱是厨师,这是根据职业命名。

比如幼儿园一个班里有5个“子涵“,都没有姓,老师区分就加上孩子的住址,比如”花园小区子涵“,”凯旋城子涵“,”保利花园子涵“,”恒大御山华府子涵,最后还有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叫“美来子涵“,这就是古人根据封地或者居住地加姓的由来,后来大家都这么称呼这5个小朋友,上面的5个子涵就成了花子涵、凯子涵、保子涵、恒子涵,美子涵。这姓来的是不是很随意?不会被爸爸打断腿。

你要改姓你爸会打断你的腿,为什么古人就可以随便改?

你看《寻秦记》,那些侠士们动不动就仗剑走天涯,各个国家乱窜,没人管,也没法管,他们也不种地,查也查不出来你是不是本国人,要是犯了事想抓也是难上加难,住店也不用身份证,也没有18位唯一识别码,书写工具是竹简,每个地方贴一个画像也难。所以,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井然有序的社会,无法想象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区分谁是谁的,可能那时候车马很慢,人们一辈子生活在方圆几里地内,大家看脸就认识吧,活动范围大了就不行了。

你要改姓你爸会打断你的腿,为什么古人就可以随便改?

直到秦汉时,姓氏开始合一, 人人登记,造册户籍,每个人才有了基本固定的身份。户籍造册,固定人口,主要是为征兵役、徭役和赋税等服务。姓氏改革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逐步完善的。比如魏国李悝变法,李悝统计全国人口为魏国税收兵役等服务,他是怎么确认每个人的身份的?后来的商鞅变法也是。

准确区分一个人是谁,姓氏的固定对人口的登记就非常重要。有了姓氏,才能知道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你是哪个子涵,你为国捐躯了,抚恤金应该发给谁。当然户籍也是人口增多的需要,一个原始部落几百个人,就跟一个村差不多,小孩子父母领着出去转几圈, 没名字也知道这孩子谁家的,人口多了就不行了。

隐姓埋名这词不知出处何在,但是后来的人就很少改动自己的姓氏了,除非躲避仇家等,北宋后来做了件大事,那就是编写了《百家姓》,把中华大地上的姓大部分包括进去了,当然也漏掉了一些人数较少的姓氏,百家姓的开篇第一句“赵钱孙李“,并不是因为姓赵的人数最多,而是因为赵是北宋国姓,根据人口普查,目前人口数居前的姓氏应该“王”,然后是“李”……….

你要改姓你爸会打断你的腿,为什么古人就可以随便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