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战国时平民生活十分困苦但逐步在改善

历史总是抒写英雄的,在大多数的历史记载中都是描述着统治阶级或是统治者生活状态,而对于平民基本很少描述。

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后人发掘的文物(无论是墓葬或是历史著作)多是统治阶级遗留的财产;贫民既不会在著作中留下姓名也不会在墓葬中留下有价值的文物。但是我们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权力变化以及政治改革中窥见一斑。

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春秋初期的真实写照

商周时期,天下的权力都集中在少数的人手里。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前期分封了70多个诸侯有50多个是姓“姬”的自己人。

统治阶级不只是王位继承,诸侯继承、士大夫的官位也是继承的。

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家的爵位是“伯爵”在周朝中担任的岗位是左卿士;在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想要找人取代他的官位还闹出了很大的矛盾(那是诸侯第一次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春秋战国时平民生活十分困苦但逐步在改善

郑庄公

这一阶段的平民百姓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他们或许是统治阶级的奴隶、或许是为统治阶级打工的农民(受统治阶级保护),或者是在城外自给自足的“野人”(不受保护的自由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兼并战争加剧、权力下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平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春秋时期平民是没有学习机会的,学习是贵族才有的待遇。到了春秋中后期,出现了很多传播思想的有识之士,他们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统治阶级采纳、他们开始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其中孔子就是其中之一,他教学没有偏见;无论富贵或贫穷只要想学习,提着两块腊肉就可以来上课。于是孔子成为了圣人!

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在变化,诸侯的权力开始下行到士大夫甚至是士大夫的管家;一部分人通过世代的努力开始有机会改变命运。

春秋战国时平民生活十分困苦但逐步在改善

春秋列国形势图

真正改变平民命运以及生活状态的是各国的变法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之所以成为最强的诸侯是因为李悝的变法,吴起的军事改革。他们提高了平民的待遇,他们给予了平民“升职加薪”的机会。

这一时期统治阶级需要增强国家的实力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于是推出各种惠民政策来调动平民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平民的生活状态得到很大改善。

再后来商鞅带着李悝的改革思想来到秦国,从商鞅推行的政策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平民有机会通过杀敌来改变命运。

可以说,春秋战国的平民生活是困苦的,但却是一步一步得到改善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