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拂晓时分,安徽萧县张老庄村西,村民段庆香早起拾粪,遇到一小队散兵,凡十许人。
一军人问段氏:“老先生拾粪吗?”
段答:“拾粪。”
此军人又问:“村里有队伍吗?”
段答:“到处都住满了。”
军人态度客气:“老先生,请帮我们找几件便衣,换一换。”
段氏摇头:便衣不好找。
军人竟取下金戒指,塞到段氏手里;一伙人遂往东北方向,急匆匆而去。
段庆香被称“老先生”,且见一伙人慌张,警惕之心顿起;于是即到村里,向驻村解放军报告。
某师休养连战士范正国、崔喜云,按段所指方向追赶,追了一里多路,在张老庄北一棵大树下,赶上这伙人。
范、崔两战士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回答:“送俘虏的。”
“牛唇不搭马嘴”!一听便不对。
两战士勒令:交枪。
这是一伙国民党败兵,时若惊弓之鸟,乖乖缴械:汤姆枪四支、卡宾枪一支、快慢机三支、加拿大手枪四支。
之后,十一名俘虏,被送往师政治部。
俘虏中一长官模样者,由政治部主任陈茂辉提审;被审者自称:“军需高文明”。
陈斥道:“此官职不伦不类。”
同组一被审者,自称《徐州日报》随军记者,忙纠正:“是军需处长。”
陈茂辉疑惑更甚,遂独审“记者”……
“记者”实为副官,终于交待:“军需高文明”者,实乃杜聿明。
很快,杜氏照片送到。
对“军需高文明”者,陈茂辉再提审,手挥杜照笑问:
“你不是‘军需高文明’,而是长官杜聿明吧?”
杜聿明一脸沮丧:“既然都知道了,还问什么。”
生擒杜聿明;段庆香受萧县政府表彰,范正国、崔喜云分别记一、二等功。
段庆香单身,而无后祠;到晚年,靠政府补贴度生,由其弟之子孙照料。
资料来源:《安徽掌故》
野鱼塘·今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