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淮海战役爆发前,老蒋打算让白崇禧来指挥这场战略大决战。但白崇禧担心驾驭不了以邱清泉为首的黄埔系将领,并且也不愿意把桂系的主力投入到淮海战场,因此他以华中吃紧为由,拒绝了老蒋的任命。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白崇禧拒不上任,老蒋也拿他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只得把刘峙推上了前台。但老蒋又担心刘峙能力不够,急忙把正在葫芦岛指挥锦西国军撤退的杜聿明调往徐州,给刘峙当副手。

不料杜聿明还没到徐州,黄百韬第7兵团十余万人马就被华野包围在了双堆集。黄百韬兵团被围,完全是刘峙的无能所致。黄百韬是杂牌出身,他能当上第7兵团的司令官,靠的是真刀真枪立下的战功。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淮海战役爆发前,黄百韬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太靠前,很可能成为华野首要的进攻目标。因此他多次向刘峙发电,请求将部队撤往徐州。1948年11月4日下午,刘峙终于回电同意黄兵团撤退。

十余万人的重兵集团撤退,牵扯到许多方面,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正当黄百韬命令各军紧急撤往徐州的时候,刘峙又发来了一封电报,内容是:第七兵团原地等待海州方向的第四十四军,该军划属第七兵团序列,并与第七兵团一起撤退。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对于刘峙的这个命令,黄百韬十分不解。44军完全可以从水路撤退,刘峙为何要让该军走陆路?而且从海州到新安镇至少要走两天,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白白浪费两天的宝贵时间。为了一个军,让一个重兵集团冒被围歼的风险,刘峙这不是昏了头吗?

事实证明,刘峙的确是昏了头。华野利用这两天的宝贵时间赶了上来,最终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了碾庄一带。淮海战役刚刚开打,国军就处在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中。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面对困境,杜聿明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命令黄百韬在碾庄固守,至少坚持7到10天。这期间,以李弥的第13兵团守卫徐州,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会合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向西先与刘邓部决战,然后回师向东击溃陈粟部,以解黄百韬之围。

现在看来,杜聿明这个方案确实狠辣。当时中野刚从大别山转出,虽然下辖7个纵队,但总兵力仅有12万人。而且重武器特别是火炮严重不足。当时中野全部的火炮加起来还不足300门,其中有200多门是迫击炮。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也就是说,中野的重炮只有几十门,不要说和邱清泉的5军比了,就是和李弥的第8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杜聿明真的弃黄百韬于不顾,集中邱清泉、李弥和黄维三个兵团直扑中野的话,中野的处境必将十分艰难,很可能要被迫退出淮海战场。

果真如此的话,华野就要以一己之力和80万国军抗衡了。到时候战局会如何发展,恐怕谁也说不好。但刘峙却否决了杜聿明的这个方案,他认为黄百韬根本坚持不了7天,而向西打刘邓也没有绝对把握,搞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到时候责任就大了。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最终刘峙以太过冒险为由否决了杜聿明的这个方案。杜聿明见刘峙如此胆小,本想劝他几句,但考虑到他曾担任过黄埔教官,现在又是自己的上级,因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随后杜聿明又提出了第二个方案:以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守卫徐州,第七十二军为总预备队,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全力解黄百韬之围,同时命令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疾驰徐州。

杜聿明:淮海战役先打中野可获胜,刘峙胆小如鼠功亏一篑

刘峙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即便最终救不出黄百韬,自己也不用承担责任。最终黄百韬在碾庄坚守了整整14天,而邱清泉和李弥却始终无法越过宋时轮的阻击。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后,中野又将黄维兵团包围,战局发展至此,杜聿明就算再能打,也已无力回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