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在实际作战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数,而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战斗打响后才发现情报有误,敌人的兵力远远超过战前的预计。在这种情况,仗该怎么打下去,对指挥员来说无疑是重大考验。

红军历史上的花凉亭夜袭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战例。

1935年8月13日晚,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行至安徽霍山县境内,政委方永乐突然向后传下口令:部队靠边休息,营以上干部到前面开会。

二营营长林维先(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过来的时候、问:“方政委,开什么会?”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方永乐看看人都到齐了,平静地说:“敌第一九五旅三九零团的一个营由流波疃进驻了花凉亭,企图堵截我们的去路。叫大家来就是想共同研究一下,怎么办?要不要打掉它?”

大家蹲在路边,没人吱声。进攻固守在据点的敌人,这还是头次,大家心里都没多少底。

方永乐说:“敌人守军只一个营,我们是四个营,加上手枪团,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只要我们利用黑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消灭敌人是有把握的。另外,打花凉亭能调动诸佛庵、流波疃的敌人,我们就有可能乘机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摆脱这种处处受追堵的局面。”

“政委,你就说怎么打吧。”有人直截了当地说。

“你捅过马蜂窝没有?偷偷地摸过去,一棍子就把它捅掉。”方永乐做了个手势。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你是说偷袭与强攻相结合?”

“对!只是动作要干脆利落,否则,马蜂可是要刺人的哟。”

方永乐下令:一营和手枪团负责正面攻击;二营攻取大路西边的山头,得手后配合一营侧击;三营为预备队。所有将士一律在手臂上缠上一块白毛巾,以便在黑夜中能区分敌我。

花凉亭,是霍山与英山之间的一个重要集镇。国民党驻军为了加强守备,把镇外的树木砍出一段防护地带,砍倒的树木又堆聚成一道几十米宽的“木城墙”。要接近镇子,必须通过这道“木城墙”。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用火烧,但火可以烧掉“木城墙”,却烧不着敌人,更烧不掉山上的防御工事,反而等于向敌人通风报信。不仅不能烧,而且不能砍,丁零当啷一砍,镇里的敌人能听不见?

林维先率领二营战士来到“木城墙”前,他们的任务是悄悄占领镇边的山头,敲掉敌人的火力点。时间不等人,只有大家动手搬,挪开一条通道。

等全营战士穿过“木城墙”时,一个个已是皮破血流,衣服撕得像碎布片一样。

大家立刻散开,朝山上摸去。

这时,一营和手枪团已经同敌人干上了,一时间火光冲天、枪炮齐鸣。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山顶上随即吐出八九条长长的火舌。林维先心中暗喜:正担心找不到你们的最强火力点呢,原来机枪阵地就在这呀!

那时,山上敌人还没发现已摸到鼻子底下的二营,正集中力量阻击从正面向花凉亭集镇发动进攻的一营和手枪团。

“六连给我上,用手榴弹把机枪阵地夺下来!”林维先下达攻击的命令。

于是,山顶上顿时“轰隆”声不断,硝烟滚滚,机枪紧跟着就哑了。

六连连长李世焱抡起大刀,率全连冲进硝烟中,一顿猛砍猛杀。砍着砍着就发现不对,机枪虽然哑了,敌人却比估计得要多,而且似乎越来越多,竟然把六连围在了核心。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林维先突然意识到情报有误——花凉亭的守军决不止一个营!

但这时已顾不上那么多,林维先断然下令:决不退缩,继续猛攻!他一面指挥六连从里往外杀,一面吹号命令两侧的四连、五连不顾一切迅速杀上山顶,解救六连。

交代任务时,他反复强调一句话:“一定要夺下这座山头!”

月光下寒刀闪闪,血肉飞溅,尸横遍地,二营全体将士和敌人绞杀在一起,手臂上的白毛巾,成了区分敌我的唯一标记,大刀尽显神威。

几个来回的拉锯,二营占领了山头。

山下主阵地上,一营和手枪团正冒死强攻,但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了下来。

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开国中将断然下令:决不退缩

林维先立刻重新组织力量,准备从侧翼扑袭花凉亭集镇。

这时,方永乐命令司号员吹响了撤退的号声。据查,花凉亭集镇的敌人远远不止一个营,而是于昨天新增了一个团,共计四个营的兵力。

此战共歼敌20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轻重机枪7挺,迫击炮1门。

多年后,已是开国中将的林维先曾作出评价:这次夜袭花凉亭集镇,虽然战斗规模不算很大,而且战斗打响后突然发现情报有误,但全体将士却处变不惊,打得极为英勇坚决,是一次非常漂亮的夜间攻坚战,给敌人的“清剿”当头一棒,极大鼓舞了红军部队的士气,在红二十八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