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场洪水冲出了一块石碑,历史超过三百年,韩国人看了大呼:耻辱

一场洪水冲出了一块石碑,历史超过三百年,韩国人看了大呼:耻辱

1963年夏天,韩国首尔(汉城)特别市松坡区的三田渡地区洪水肆掠,洪水退去后,一块石碑赫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不是一块普通石碑,全名为“大清皇帝功德碑”,由于位于首尔特别市松坡区的三田渡,故又称为“三田渡碑”。当年这块石碑一直竖立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被开化党推倒,1956年又被埋入地下,直到1963年再次被洪水冲刷出来。

近年来,韩国人还多次企图推倒这块石碑,喷漆更是常有的事情。这是多大的恨,这块石碑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这要从“丙子胡乱”说起。朝鲜与明朝接壤,又与后金为领,后金要攻打明朝,就要考虑解决朝鲜这个后顾之忧。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一场洪水冲出了一块石碑,历史超过三百年,韩国人看了大呼:耻辱

朝鲜王朝得知后,准备在明朝和清朝之间投机,派遣使团去沈阳朝贺,可是使者不愿意跪拜,皇太极十分气愤。皇太极认为朝鲜国王这是有意为之,于是致书朝鲜国王,“尔王若知悔罪,当送子弟为质,不然朕即于某月某日,举大军以临尔境。”

当年十二月初二,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攻打朝鲜,兵锋直指朝京汉城。朝鲜君臣如临大敌,朝鲜仁祖李棕一面派人去清军大营谈判;一面将王妃、大臣等人江华岛避难。而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汉城东30里),等待各路勤王军到来。可皇太极早已看出,切断了山城与外界的联系,勤王之师也陆续被击败。

一场洪水冲出了一块石碑,历史超过三百年,韩国人看了大呼:耻辱

崇德二年正月,走投无路的朝鲜仁祖国王宣布投降,“诸藩合辞,共进尊号,天人所归”,正式承认皇太极的地位。皇太极提出,“以长子和另一子为质,去明年号,奉大清为正朔,每年进贡一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白芋布200匹、各色绵细2000匹、各色细麻布400匹、各色细布万匹、米万包等等。”

随后,皇太极要求朝鲜王朝为其树立功德碑,歌颂其对朝鲜的贡献,这就是“大清皇帝功德碑”。这块石碑由满文、蒙古文和汉文写成,正面为满文和蒙古文,背面为汉文,于1639年树立于当年皇太极受降的三田渡地区。

一场洪水冲出了一块石碑,历史超过三百年,韩国人看了大呼:耻辱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与清朝脱离了藩主关系。此后,这块石碑命运多舛,多次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