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1952年10月28日,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四二二团三营奉命攻打临津江岸的老秃山。

老秃山海拔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因地形险要,历来是抗美援朝中线战场的兵家必争之地。驻守此处的是大约一个营的美军。

为了顺利拿下老秃山,三营营长杨长海决定先派小股部队去查明山上的地形,摸清敌人的兵力和火力配置,接受这个任务是自然是侦察排。

29日天黑以后,侦察排在排长许继明率领下,向老秃山悄悄摸去。

许继明是个很有头脑的排长,他知道我军在南、敌军在北,敌人一定会把主力兵力都布防在正面,也就是老秃山北面。如果全排想从北面摸到山上去,一定会困难重重,甚至造成不小的伤亡。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因此,许继明决定不惜多花费一些时间、多绕一些远路,也要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尽量从敌人的后方去接近敌人。

考虑到这次任务的艰巨性,许继明又做了两手准备,他把全排兵分三路:一班去老秃山东南面,二班去老秃山西南面,从不同方向分别展开侦察;许继明亲自带领三班潜伏在老秃山北面,用一些几十米长的绳子绑住树木,再远远地牵着,用摇动树木的方式大摆迷魂阵,来扰乱和调动敌人;同时,三班还肩负着必要时支援一、二班安全撤回的重任。

一切准备就绪,各班分别进入指定位置后,许继明指挥三班用牵绳摇树、踢动石块等办法,故意弄出一些动静,果然引起敌人设在山上的哨兵注意。

当许继明看到山顶上突然出现大批敌人的身影时,不禁心中暗喜:“敌人把注意力都放在正北面,这下一班和二班的同志就安全多了。”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他马上命令一班的战士立即后撤到安全地带,藏身于几块巨大的岩石后面。

敌人发现山下的动静后,马上打出几颗照明弹,根本没有看清志愿军在哪里,就朝山下胡乱开枪开炮。

虽然有岩石当掩体,但还是有几颗炮弹落在战士们身旁爆炸了,好在只有两名战士受了轻伤,经过简单包扎后仍可以战斗。

当老秃山正北面的枪炮声响起后,山上的敌人以为志愿军准备发起突袭,开始重新部署兵力,把一些机动部队都调往北面。

如此一来,向东南和西南两面隐蔽前进的一班、二班接下来的行动就顺畅多了。虽然敌人在山下设置了不少铁丝网、地雷阵,均被一、二班成功破解了这些障碍。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不过,当一班顺利到达老秃山东南之后,却发现头顶上都是悬崖峭壁,原本附着在山上的藤葛又被敌人烧光了,因此根本无法从山下向上攀援。

一班决定随机应变,继续向老秃山南面摸过去,可是条件也不允许,因为前面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深渊,根本无路可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班只得沿原路返回,去老秃山正北面与排长许继明和三班会合,另做打算。

向老秃山西南面迂回前进的二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到达指定位置后,发现山下是一片开阔地带,而且敌人用几挺重机枪封锁住了上山的道路,完全不具备从西南面向上仰攻的条件。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二班长王光贤与战士们商量后,决定继续向南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大家在三班战友的冒险掩护下,经历了重重艰辛,好不容易摸到了这里,决不能空着手回去,一定要搞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才行。

这就样,他们绕过山下那片开阔地,从远处一条偏僻小路继续朝老秃山正南面前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敌人自恃正南面是他们的后方,认为志愿军不可能摸到这里来,即便志愿军绕到南面发起攻击,他们设在附近的屯兵站也可以迅速前来支援,因此他们在正南面疏于防范。

再加上此前许继明和三班在老秃山正北面大摆迷魂阵,打乱了敌人的布防,把原本安排在正南面的大部分兵力调到北面去了,因此造成后方空虚。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王光贤带领全班来到山下,意外地发现山上只有几名哨兵不时几来游荡一下,干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继续前进,到山上去侦察一番,尽可能把上山的路线探明,以便后续部队发起攻击。

由于敌人过于大意,竟使得二班在上山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就爬到了半山腰。

更让王光贤万分欣喜的是,他们这次冒险侦察有一个意外收获——老秃山南面的半山腰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而且敌人居然没有在这里安排布防。

这个山洞虽然不大,旁边也没有上山的通道,但它正处在一块巨岩下方,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而且两侧都有老藤攀附在山崖上,志愿军完全可以沿着这些老藤向上攀爬,来一个暗渡陈仓!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王光贤虽然只是一个班长,但他很有胆识,观察完山洞周围的地形之后,他马上把战士们召集起来,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派两名方向感强的战士原路返回,分别向排长和营长报告这里的情况;留下来的几个人马上行动起来,扩大这个山洞,把它作为屯兵洞和进攻发起点,待后续部队开过来,从这里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

幸运的是,两名回去报告情况的战士都安然无恙,顺利将情况向营长杨长海、排长许继明作了汇报。

战机稍纵即逝,杨长海不断错过,他当机立断,做了两方面的安排:一是派人通知留在老秃山北面的侦察排继续发起佯攻,牵制山上的敌人;二是率领全营立即出发,在二班那名战士的带领下,向老秃山正南面进发。

志愿军奇特战例:多种战术巧妙融合,班长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当杨长海率领全营到达王光贤等人藏身的山洞时,二班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随后,杨长海指挥尖刀连攀藤附葛,悄然爬上了老秃山,对山上的美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美军做梦也想不到志愿军会从正南面突然冒出来,被打得蒙头转向,除几名军官乘坐直升飞机逃走后,其余3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当附近屯兵站的美军闻讯出来增援时,山上的战斗已经结束,老秃山已完全被志愿军占领。

三营指战员将声东击西、绕回包抄、暗渡陈仓等多种战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个奇特的战例,得到志愿军首长的高度赞扬。

更令人称奇的是,王光贤只是一个班长,却提出了把小山洞作为屯兵洞的大胆设想,策划和推动了这次突袭,营长和排长作为王光贤的上级,实际上成了他这个设想的执行者,可以说是班长在指挥排长和营长作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