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8日,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1营1连接到一个紧急命令:以最快速度前往明洞,阻击美军第三师。
在一昼夜的急行军之后,1连指战员按时到达明洞。然而,一个很糟糕的意外情况也出现了——敌人已经抢先到达这里,而且打伤了提前去查看地形的侦察班长。
连长萧振德果断下达命令:全连马上投入战斗,尽快把敌人占领的高地夺回来!
经过一番激战,1连一口气夺回来三个山头,形势有所好转,但最高峰仍被敌人牢牢控制着,对我军形成了火力上的压制。

指导员李树森见形势危急,便提出由他带领1排迂回到敌方侧后发起突袭。
其实,李树森患有胃病和痢疾,身体几乎被拖垮了,而且他跟战士们一样,很长时间没吃东西,整个人已经非常虚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出战,无疑需要极为强大的意志力!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树森带着1排竟成功抄到敌人身后,与萧振德率领的另外三个排形成前后夹攻,终于顺利攻克了明洞最高峰。
萧、李二人在山上会合后,当即带领将士们修筑工事,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第二天拂晓,敌人果然发起了大举反扑,他们首先用大炮进行狂轰滥炸,将1连阵地炸得面目全非。
敌人的步兵发起冲击后没多久,萧振德就身负重伤,被李树森派人强行将他拖下了阵地。
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情况也越来越严峻,李树森带领全连将士沉着应战,始终牢牢坚守住阵地。
这天下午的战斗更为残酷,李树森发现3排所在阵地受到敌人最猛烈的攻击,当即跑过去与3排指战员并肩作战。
机枪射手史春茂头部中弹晕倒在地,李树森让人把他背下去包扎,随后就端起机枪,朝着冲上来的敌人猛扫。
没过多久,史春茂头上缠着绷带回到阵地,夺过李树森手中的机枪继续战斗。
3排打退了敌人的冲击后,李树森又发挥1排阵地上情况危急,那里成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方向。
李树森立即带着司号员赶往1排所在的山头,没想到他们刚跑到两个山头之间,就发现两名美军士兵正鬼鬼祟祟地摸向1排重机枪阵地。
李树森毫不犹豫举枪就射,可因为身体太虚弱,手臂无力,竟连续两枪都没打中。
一名美军马上朝这边扔过来一枚手榴弹,好在滚落到了山沟里。李树森镇定地开了第三枪,终于打倒了那名美军。
他准备再打另一个敌人,可这时偏偏没有子弹了。李树森急中生智,端着手中的空枪朝上一指,用英语怒吼一声:“不许动!”
这一声怒喝如同晴天霹雳,竟把那名美军士兵吓得双腿发抖,一头滚下了山坡。
这一幕把司号员也看呆了,打趣说:“这家伙胆子也忒小了!”
李树森带着司号员来到1排阵地,发现那里只剩下两名战士,其他人都已经壮烈牺牲,更不妙的是重机枪已经打光了子弹。
“司号员,马上跑步到3排阵地,让3排长把7班调到1排这个山头上来!”李树森知道,1排阵地不能丢,必须分兵把守。
接下来,李树森又分别赶往2排和4排阵地,哪里的枪声最激烈就出现在哪里。
此后的战斗越来越难打,1连已经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又联系不上营部,只能忍饥挨饿咬牙苦战。
当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全连指战员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就用石头砸,用刺刀跟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机枪手李奎在身负枪伤的情况下,先用刺刀捅死了两名美军。接着,他在背后被敌人刺中的情况下,又愤怒地冲向那名美军,紧紧地抱住他,用牙齿拼命地咬敌人的脖子。他竟然用这种极为残酷的方式咬死了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连指战员在李树森的带领下,就凭借石头、拳头、牙齿这三种另类武器,奇迹般地打退了美军这一轮冲击,扼守住了阵地。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血战,也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胜利!
究竟是美军出了什么问题不得不主动退却,还是志愿军无坚不摧的意志力吓退了敌人,我们都无从得知。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志愿军虽然弹尽援绝,最终却用三种另类武器奇迹般击退了美军,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无可否认的是,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原来有118名指战员的1连,打到最后只剩下17人,包括李树森在内,有5人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
据战后统计,1连将士在这次阻击战中,共打退美军16次进攻,毙、伤敌300多名。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守住明洞阵地,切断了敌人的进攻通道,为235团主力部队围歼敌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战例因此被载入27军军史。
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部给1连荣记集体一等功,并给李树森个人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