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1949年9月的一天,解放军第四十六军政委李中权(四川达县人,开国少将)、副军长杨梅生(湖南湘潭人,开国中将),一同前往四十六军后勤部所在地——湖南湘潭易家湾视察。

易家湾虽然只是湘江之畔的一个简易码头,但由于它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因此经过这里的行人和船只络绎不绝。

一个月前湖南得以和平解放,但一部分败逃的敌人还是对省内的铁路线大搞破坏,解放军的人员和物资经过湖南时,易家湾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

李中权、杨梅生到达码头后,一边探讨些工作上的问题,一边沿着江堤散步。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此时临近中秋佳节,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江畔秋景宜人。江中不断有船只来往穿梭,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从码头上经过。

湘潭是杨梅生的家乡,他自从1927年参加红军后,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已经整整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

家乡的风光让人陶醉,44岁的杨梅生心情大好。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码头上的人流之中,脸上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

“老杨,怎么了?”李中权问。

“政委,我过去看一下,马上就回来……”话还没说话,杨梅生就急匆匆跑向正从码头上走过的人群,似乎生怕不小心就要错过什么特别重要的人。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李中权更觉得奇怪了,与杨梅生共事多年,还从没见过他这种不寻常的举动。

杨梅生径直走到人群一位老妇身边,才把脚步停了下来。

这位老妇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一手拄棍一手提篮,看上去像是一个已经靠乞讨度日很长时间的老人家。

杨梅生仔细看了看老人家,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跟她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搀扶着她进行谈话。

没过多久,杨梅生流着眼泪回到李中权身旁。李中权惊讶地问:“老杨,你这是咋回事?”

“那个老人家,”杨梅生用手指了指白发老妇,叹了口气说道,“你知道她是谁吗?”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图片来自网络

“她是……”

“她就是我的妈妈,阔别了22年的妈妈!”杨梅生的语气突然变得非常激动,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

“啊?!”不仅是李中权,随行的几名干部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呼声。

“因为是红军家属,我妈妈遭到迫害,无奈之下只能讨饭度日,已经好些年了……” 杨梅生哽咽道。

“老杨,你别难过,见到妈妈是好事啊!那……老人家认出你了吗?”李中权问。

“分别太久,老人家眼神也不好了,还没有认出我来。我也不敢马上跟她老人家相认。”杨梅生说。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为什么不相认呢?”

“我……我不敢。”杨梅生难过地说,“这么多年没有见到妈妈,她想我都快想疯了。假如现在就与她相认,我担心她一时之间没有办法承受。我现在也不知如何是好,政委你说怎么办?”

“这样吧,我先来处理。”李中权胸有成竹地说。

紧接着,他让自己司机带一名警卫员开车把杨老太太接过来,详细告诉他们怎么做,还再三嘱咐二人,要不紧不慢地把话说清楚,千万别把老人家吓着了。

司机和警卫员追上去的之后,警卫员按照政委教的办法,亲切地对老太太说:“老人家请留步,我们是来接您的。”

“接我?我不认识你们啊?”老太太惊讶地说。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是您的儿子派我们来的。”

“儿子……儿子……”老太太突然伤心起来,“我已经二十多年没见过我儿子了,他、他……?”

“您的儿子是叫杨勋梅吗?”

“啊?是、是的……他的名字就是杨勋梅……”老太太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老人家,您的儿子现在回来看您了,他就是我们的副军长!”

老太太一听,整个人突然愣住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即激动不已,险些跌坐在地上。

将军偶然一瞥,从人群中认出一位老人,竟是阔别22年的母亲

杨梅生中将、李中权少将

警卫员和司机连忙赶紧搀扶着她坐到了车上,开着车往回走。

当警卫员搀扶着老太太下车时,杨梅生摘下军帽,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她面前,泪流满面地喊道:“妈妈,我是勋梅啊,我回来啦……”

老太太浑身哆嗦着摸摸他的脸,终于看清楚跪在自己面前的人就是阔别了22年的儿子,随即与杨梅生抱头痛哭起来。

杨梅生21岁投身革命,22岁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当时他还是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则是战功卓著的中年将军。在这22年当时,他曾无数次派人打听和寻找自己的母亲,始终未能如愿,没想到竟然在码头边的人流之中,意外发现了四处乞讨的母亲。

看到杨梅生与母亲相拥而泣的场面,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政委李中权这样身经百战的将军同样也是热泪盈眶。

杨梅生自己更是百感交集,他真的不敢想象,假如自己没有从那偶然一瞥中神奇地认出日思夜想了22年的母亲,他这一辈子会留下一个多么大的遗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