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1939年11月,新四军苏皖支队在司令员陶勇、书记卢胜(二人均为开国中将)率领下,进驻江苏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

陶勇精明果决,卢胜大度随和,两人算得上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率领部队连续拔掉大仪镇、甘泉山等多个敌据点后,于12月中旬转移到月塘地区。

12月18日凌晨,侦察员突然来报:“陶司令,鬼子摸过来了!”

原来,扬州、六合、仪征等方向的日伪军800多人集体出动,配备了掷弹筒、轻重机枪等武器,分两路向月塘扑过来。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不一会,又有人来报,国民党仪征县大队500多人也在向这里运动。

也就是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苏皖支队要同时对付日、伪、顽这三路敌人,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这次敌人来势很凶,不能硬来,老陶。”卢胜提醒。

陶勇想了想,很快做出了决定:“我也是这么想的——主力部队撤出隐蔽,设伏反击,你带人留下来组织群众。”

几分钟后主力部队就撤走了,卢胜一面疏散群众,一面派人警告仪征县大队不要趁火打劫。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敌人赶到月塘镇,已是中午时分,镇子里一片寂静,人畜全无,气得敌人放了几把火,马上向南追击。

陶勇藏身在一片树丛后,见敌人越来越近,突然大喊一声:“打!”

三个连的兵力同时开火,给日军以突然打击,但日军很快就利用人多势众及地形优势反扑过来,掷弹筒和数挺机枪响成一片,打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

陶勇又气又急,狠狠地骂了几句。他知道战士们手中没有多少子弹,无法同敌人耗时间,必须速战速决。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日军枪声渐稀的时候,陶勇马上命令两个排分两路出击,向日军疏于防范的地带杀去。

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一名18岁的小战士肠子流出体外,他用双手塞回去,仍以惊人的毅力踉踉跄跄地向敌人追去。

日军退进一座大庙里,再次组织起火力抵抗。

陶勇见一时攻不下来,命令停止攻击,部队原地休息。

这时,炊事员挑着热腾腾的饭菜赶来了,战士们早已饿极了,三五个人一堆,坐在地上狼吞虎咽起来。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月上中天的时候,陶勇再次下达了攻击命令。

谁知我军正要攻击时,就听到庙门“吱”地一声大开,随即就见到敌人从里面蜂拥而出。

“真是一件巧事,给我打回去!”陶勇心想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攻击时间竟然同日军的突围时间撞到一起啦!

这个喜人的巧合让战士们个个兴高采烈:“哈哈哈,敌人主动打开门来送死了!”

本来日军退守在庙内,凭借高大的院墙和凶猛的火力拼死抵抗,新四军指战员要靠手中简陋的武器去消灭他们,难度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要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然而,由于双方在出击时间上的这个巧合,使得新四军解决这场硬仗的难度大大降低。

敌人想趁新四军懈怠之时悄然突围,万万没想到正好撞上新四军就在此时发起攻击,心理上的打击使敌人尚未开火就已经落了下风。

再加上敌人把庙门打开,就相当于给新四军打开了最容易发起攻击的一条通道,战斗当然要顺手多了。

而新四军指战员已经吃饱喝足、准备得非常充分了,见敌人主动打开庙门来送死,哪里还会跟他们讲客气,各种武器马上一齐开火,当即把敌人打死了一大片。

我军正准备攻击时,出现了一个喜人的巧合,轻松解决了一场战斗

随后,正面部队猛打猛冲,迂回部队从两翼发起攻势,使日军乱了阵脚,许多人在仓皇逃命时被流弹击中,活着的敌人纷纷缴械投降。原以为是一场硬仗,没想到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战斗结束时,夜空中开始飘落起细碎的雪花,战士们在打扫战场,远处是千家万户朦胧的灯光。陶勇和卢胜站在大庙前,相视而笑。

此战在整个抗战史上虽然规模不算大,却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这是新四军苏皖支队首次与日伪军正面交锋,就取得歼敌100多名的胜利,拉开了天(长)六(合)仪(征)扬(州)地区抗日斗争的大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