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盛世一直都是很多人向往的时代,那个时代有着辉煌的武功和灿烂的文化,堪称中国历史的顶峰。
而这个伟大的时代的开创者,就是李世民,这是在在他的统治之下,大唐逐步走向了繁荣富强,李世民也作为两千多年被人称颂的君主,一直都是历史上各种排名比较靠前的皇帝。
但李世民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并且斩草除根,把他们的十个孩子全都杀死了。
在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古代中国,李世民的这个罪行,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尽可能地弥补他的过错,李世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
李世民篡改了很多史料,但是无论如何他杀兄弟的事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就尽量把这件事说得更加合理一点。
如何把一场政变说得更加合理,李世民的做法分两步,第一这江山主要是他李世民打下来的,第二就是玄武门政变,完全是被逼之下的自保行为。
历来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甚至父子相杀的事情都很多,李世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只能说李世民做的这些,跟大多是帝王比起来算是很正常的,但李世民要做的是千古明君,所以要尽量把这件事说圆。
从目前现有的史料来看,兄弟相争的事实是肯定存在的,而且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也的确是对李世民虎视眈眈,时刻防范着李世民。
这一切都是李渊造成的,太子作为国之储君,理应是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有自己的府邸卫队,处处彰显太子的威严。
但李渊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儿子们想一碗水端平,另一方面是李世民的功劳也的确是很大(在这方面,李世民篡改了不少,但也不能走极端,李世民的基本军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就弄出了个秦王府,和太子府有着同样的规格和权力。
甚至李世民的秦王府比太子府更有势力,但是的秦府十八学士更是大名鼎鼎,他们是李世民的班底,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间是必有一战。
太子方面的最大优势就是他是法定的继承人,双方的斗争是你来我往,但李世民这面随着对内统一战争的结束,似乎是越来越不占优势。
为了彻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李建成利用各种机会,调走了秦王府大量的优秀人才,到最后,情况已经非常危急,秦王府剩下的力量也没多少了,再不动手,李世民可就真的束手就擒了。
于是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李世民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造反这种事是要杀头的,李世民的态度很明确,你们要么来,要么就得死。
房玄龄和杜如晦当然是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李世民这么做,其实也是给他们两个一个定心丸,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没有了退路,只有拼死一搏,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故事讲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同情李世民,觉得都被李建成逼到这份上了,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不行了,出于本能的反应,李世民的这个罪行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恨了。
当然这个事儿,其实在正统的儒家那里,还是过不去,因为在儒家的概念里,谁能继承皇位,是根据身份来的,跟你功劳大不大,有没有能力,根本就没有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相互争来争去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儒家眼里,李世民并不算是一个完美的皇帝,这也是李唐并没有非常重视儒家的原因,因为儒家对于宗法伦理过于死板和僵化,完全不在意继承人是否有能力,只看出身。
不过这事儿在草原上,都根本不算个事儿,草原文化本来就是谁强,谁当头领,才不管你什么出身,有一部分游牧文化传统的李唐王室,在这方面看的还是比较看的,整个唐朝,真正嫡长子继承皇位的都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