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数百名官兵向草地发起了第三次挑战,他们别无选择,只有过了草地才能走向胜利。
过草地并非易事,最大的难题就是粮食极度匮乏。要知道,他们是在雅安作战失利后,被迫第三次过草地的,根本没有时间去筹粮。
只走了两天时间,部队就无粮可吃了,只能把全师仅有的几匹战马全部杀掉分给大家吃。
马肉吃光以后,干部战士们就只能吃野草籽了,可是野草籽太难消化,吃下去就让人浑身浮肿,非常虚弱,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
部队苦苦支撑着走了将近一个月,仍未走出草地。
这天黄昏,师首长下令在一个小土坡前宿营,让大家去挖点野菜吃。

干部战士们全体出动,也只弄到少量的草根、地耳,每人分得小半碗菜汤,这顿饭就算是对付过去了。
草地上昼夜温差大,夜幕降临后气温很低,众人只能点起篝火来抵御寒冷,相互依偎着纷纷睡着了。
一阵寒风吹过,战士陈东明被冻醒了,他睁开双眼一看,恍恍惚惚看到十多米外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似乎是什么动物。
他吓了一跳,连忙坐起身来仔细一看,才看清楚那些动物都是黄羊,共有11只。
在草地走了二十来天,这还是头一回见到活生生的黄羊,陈东明心头狂喜:这可是送上门来的美味啊!
他擦亮眼睛环视四周,发现师长徐深吉(1955年中将)就睡在旁边,便悄无声息地走过去,轻轻推醒了师长,把发现黄羊的事告诉了他。
徐深吉听了差点笑出声来——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连忙对陈东明说:“把大家一个个悄悄地叫醒,共同捕羊,但千万别把黄羊吓跑了!”
随后,徐深吉与参谋长李聚奎(1955年上将)决定由师直属队来执行捕羊任务,并且共同拟定了捕羊战术:一是捕羊时不许开枪,只能使用枪托、棍子或刺刀等武器;二是要把这11只黄羊全部抓住,动作一定要隐秘、迅速、果断,不能吓跑他们;三是由各连长带队,悄悄在外围布下几道散兵线,将黄羊围而歼之。
直属队当时共有100多名干部战士,他们在徐深吉、李聚奎亲自指挥下,把这11只黄羊外三层里三层悄悄地围了起来。
为何黄羊的警惕性那么差,被人包了“饺子”仍浑然不觉?
要知道,这可是极少有人类出现的草地,而这些黄羊都是百分百野生的,缺乏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不知道人类有多危险,因此它们并不怕人。
再加上它们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红军,就算想逃也无能为力。
直到这些黄羊看到饥饿的红军战士拿着明晃晃的刺刀等武器扑过来时,它们才如梦方醒,惊惶失措地想要逃跑。
不过已经晚了,这11只黄羊全部成为红军直属队饿兵们的战利品,其中有4名羊是被活捉的。
李聚奎也没想到捕猎这么快就结束了。他高兴地走到这些黄羊面前,检查战利品。
就在这时,4只活羊当中的2只竟同时叫唤了一声,那声音听起来无限悲哀。
李聚奎听到这两声
悲鸣
,停下来仔细看了看那两只羊,忽然心头一震。
其中一只是怀孕的母羊,拖着个沉甸甸的大肚子,显然再过不久就要生小羊崽了。
另外一只则是未成年的羊羔,估计体重不足10斤,似乎在哀悼它刚死去的父母,看上去楚楚可怜。
李聚奎用手指了指这两只羊,突然下了命令:“把这两只羊放了,再饿也不能吃!”
众人急了:“那怎么行呢?大伙儿都准备吃顿饱的,这些羊并没有多少,放掉两只,更不够分了!”
“我明白大家都很饿,”李聚奎说,“可是万物皆有灵,这只母羊马上就要生小羊了,我们杀它就等于残害了两条甚至好几条生命。咱们可不能赶尽杀绝呀!”
李聚奎上将、徐深吉中将、黄立清少将
不少干部战士听了都点头称是,但仍有人不甘心,嘀咕道:“那这只小羊呢?”
师政治部主任黄立清(1955年少将)插话道:“这小羊还乳臭未干呢,身上才几斤肉啊?咱们几百号人摊下来,每人分到的那点儿,还不够塞牙缝呢!”
这下众人都不再言语了,打算把这一大一小两只黄羊赶走。
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无论他们怎么驱赶,这两只羊愣是不肯走,看样子是不愿离开已被杀死的那些伙伴。
一些干部战士感叹道:“咱们杀了它们的亲人,伤了它们的心啊!”
随后,战士们对另外9只黄羊一一进行处理,羊肉带皮烤着吃,羊下水和骨头煮汤喝。
虽然没有任何调味品,甚至连盐都没有,但饿了一个多月的红军官兵们终于可以享用一顿美餐了。
饿起来吃什么都香,更何况是这无比鲜美的野生黄羊肉呢?
只不过,由于全师共有好几百人,羊肉又有限,每个人分到的肉和汤都不多。一些人觉得光这点羊肉羊汤吃得根本不尽兴,又打起了那两只被“赦免”的羊的主意。
这个苗头被黄立清及时发现了,他马上下令不许杀那一大一小两只羊,违者就要关禁闭,还专门派了两名战士去盯着,不让任何人接近。
两名战士决定把那两只羊赶到草地深处去,可是他俩折腾了半天也没能成功。
二人无奈,只好在两只羊身边守了一夜。
次日拂晓,部队要继续前进了,两只守羊战士等大部队远离,没人能再威胁到两只羊的生命安全时,才结束护羊任务,奋力追赶大部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