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7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解放军第三十八师一一四团指战员却没时间庆祝节日,还在滇南地区追歼逃敌。
从这天凌晨2点到上午10点,全团在政委赵培宪率领下,参加了围歼国民党第一九三师二七七团的战斗,打了一个大胜仗。
吃过午饭后,已有将近40个小时没休息的全团指战员们,纷纷倒头睡去。
谁都没有想到,危险就在此时悄然而至——
一一四团团部有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刘金山,从元江之战刚刚解放过来,连一套解放军的军服还没有换上。

他被抓去当了国民党兵之后,饱尝了当官的百般凌辱,来到我军后十分积极。
那天中午,刘金山安排同志们吃了饭之后,挑起水桶,到乌龟山脚下的一条小溪边去挑水。
他从河里舀起两桶水,正准备挑起来往部队驻地走,突然看到一支部队迎面走来。
这支队伍行不成行,列不成列,有倒背枪的,有斜挂枪的,帽子上都镶着青天白日的帽徽,为首的一个军官手里提着大檐帽。
不好,这是一大队国民党兵,看样子有数百人!刘金山虽然刚解放没多久,却很快树立起了敌我意识。他马上意识到一件事:全团除了几个哨兵们,绝大部分同志都在睡觉,如果这时候遭到敌人的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万分危急!躲避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刘金山的脑子飞速转动起来。
当时刘金山既没戴军帽,也没穿解放军的军装,一条裤子还是在国民党队伍里当兵时穿的军裤。当刘金山一低头,看到那条军裤时,忽然急中生智:何不将计就计?
想到这里,刘金山马上镇定下来,干脆站在河岸向迎面走来的敌人招手致意,并微笑着大声说道:“等你们好久啦!”
最前面那个敌军官看到刘金山时,本来还很警惕,听刘金山说出“等你们好久啦”这六个字后,顿时放松下来,大声吆喝道:“你们的长官呢?为什么不见你们派人来联络一下?”
刘金山根据这句话判断,这股敌人很有可能是前来增援二七七团的,没想到二七七团当天上午刚刚被我军歼灭了。
他不动声色地答道:“长官,饭菜都准备好了,来了多少弟兄啊?”
“500多。”
“好。长官,请弟兄们在这里休息一下,我回去报告长官来迎接。”
“快点去!”那个军官嘴里不干不净地吼叫。
刘金山一心想着抓紧时间去报告,干脆把水桶放在原地,空着手往营地走。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他在经过那名敌军官时,还顺手把上午政委赵培宪送给他的半包香烟递了过去。
敌军官满意地坐下来抽烟,他身后的士兵也都一屁股坐下来休息。
刘金山继续不慌不忙地往前走,刚转过一道弯,避开了敌人的视线,他拔腿就跑起来。
一一四团政委赵培宪没有睡觉,正在楼上审问俘虏。
他听见刘金山慌慌张张的报告,猛推窗户一看,果然是一群敌人正向驻地慢悠悠地走来。
赵培宪大吃一惊:好家伙,同志们正在睡觉,要是被敌人闯入大院,那还了得!
“紧急集合!准备战斗!”赵培宪在大声呼喊的同时,顺手拎起一挺轻机枪,压下子弹,冲了出去。
敌人已经接近我驻地了,赵政委冲出大门,猛扑到地上开了火。
原来,这一伙敌人是二十六军一九三师二七八团流窜到此地的一个营,奉命来此集结,准备乘飞机逃往台湾。
这群乌合之众毫无精神准备,根本没有想到,在这里等待他们的竟是解放军。
敌人突然遭到如此猛烈的袭击,不知所措,拔腿就跑。
解放军指战员们听到喊声和枪声,纷纷迅速跃出大门。
魂飞魄散的敌人一起涌到对面的一个小山包上,集合起来,妄图组织抵抗。
赵培宪看得一清二楚,当机立断,命令一个连队从左边压过去,其余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掩护进攻。
我军将士乘敌人立足未稳,立即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这是滇南战役的一股残敌,也是一伙很顽固的敌人,当我军对其形成三面包围的时候,他们仍然拒不缴枪,甚至连续发起了四次疯狂的反冲击。
面对这伙敌人的拼命顽抗,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正士气如虹的一一四团指战员自然越战越勇。最后,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格斗。
敌人虽然非常顽固,终归难以抵挡我军英勇无畏的进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敌人终于放下了武器,我军大获全胜。
战斗结束后,赵培宪高度赞扬了炊事员刘金山在敌军突然出现时临危不乱化解了一场灾难的机智表现。为了表彰刘金山,师部给他荣记二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