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守旧,加上科技不发达,因此对一些事物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比如哪一家女主人的丈夫或儿子死了,人们就会在背后议论,说她克夫或克子。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张负的人,是当地的首富,他的孙女张氏嫁了五次人,五任丈夫先后都死了,人们都说她克夫。尽管张家是当地的大户,十分富有,但却无人敢再娶张氏。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此时张氏的家乡有一个叫陈平的年轻人,到了该娶妻的时候,却无人肯嫁。这是为何呢?原来陈平虽然长得十分英俊,但家里却很贫穷,而且陈平还不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这点和他后来的老板刘邦很像。家里穷还不干活,这样的人哪个父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呢?陈平走在路上,经常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他不务正业,好吃懒做,活该娶不到媳妇。

为此大龄青年陈平很是苦恼,为了脱单,他一咬牙,找了个媒人到张负家提亲,要娶他的孙女张氏。张负这个人做事非常沉稳,他暗地里观察了陈平好几次,认为这个人有抱负,将来必成大事,就把孙女嫁给了陈平。街坊邻居见陈平竟然娶了个克夫的张氏,都在背后取笑他。不料陈平在张家的帮衬下步步高升,最后成了刘邦的丞相,张氏也成了丞相夫人,人们再也不说她克夫了,都改口称她是一个旺夫相。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由此可见,克夫或克子这种说法根本就没有任何依据,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臆测罢了。近代史上,有一个女子和张氏很像,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不料她后来生下一子却成了无人不知的大人物,这个女子就是王采玉。王采玉的父亲名叫王有则,很有经商头脑,经过半辈子的努力攒下了不少家产。

我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句话用在王采玉家十分合适。王采玉十多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家业由大弟打理。此人不学无术,整天和一些狐朋狗友吃喝嫖赌,没过几年就把一个偌大的家业给败光了。此时王采玉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由于家业衰败,她没有多少挑选的余地,最终嫁给了曹家田一个姓竺的农民为妻。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婚后第二年,王采玉给竺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丈夫和婆婆都十分高兴。不料几个月后,孩子得了急病,由于送医不及时夭折了。王采玉初为人母,便痛失爱子,这让她十分伤心。雪上加霜的是,半年后她的丈夫也染病去世了。婆婆把这一切都归结到了儿媳王采玉的身上,说她克夫克子,把她赶回了娘家。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女儿出嫁后被夫家赶回来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加上王采玉身上又没有什么钱财,因此她的两个弟弟对她的态度很差,经常恶语相向。痛失爱子和丈夫的王采玉不仅没有得到娘家人的安慰反而被他们白眼相待,心灰意冷之下找了一座尼姑庵出家了。如果不是她的堂兄王贤东,王采玉很可能就与青灯古佛为伴,了此一生。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王贤东在一家盐铺当伙计,盐铺老板蒋肇聪的夫人几个月前病逝了,他一直有意续弦,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此时王贤东想到了自己的堂妹王采玉,他专门来到尼姑庵苦口婆心劝王采玉还俗再嫁。最终23岁的王采玉还俗嫁给了45岁的蒋肇聪。婚后,蒋肇聪对王采玉很好,夫妻十分恩爱,王采玉为蒋肇聪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但这四个子女当中,有三人先后夭折,只有大儿子蒋瑞元活了下来。

她两次丧夫三次丧子,婆婆说她克夫克子,后来生下一子无人不知

几年后,蒋肇聪也病逝了。街坊邻居当中又有人开始在背地里说王采玉克夫克子,这次王采玉没有受这些人的影响,因为她的儿子蒋瑞元不仅身体倍棒而且学业也很优秀,王采玉下决心要将儿子培养成才。蒋瑞元中学毕业后,王采玉毅然把他送往日本留学。留学归国后蒋瑞元开始跟随孙中山干革命,一步步坐到了民国总统的位子,这就是后来的蒋介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