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现在的诗坛,确实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但奇怪的是,各种版本的诗选却是层出不穷。很多“著名诗人”,都在编辑各种诗选,这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现在的诗,都成那样了,发表出来就已经给足面子了,干嘛还要再晒一次,进入诗选?

比如,《诗刊》主编李少君,主持着“唯一中央级诗歌刊物”,应该够忙,肩上担子够重了吧?但是,他还是要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与雷平阳一起编《诗收获》。这是一种季度诗歌选本,一年有四季,《诗收获》每年就有春夏秋冬四本。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收获》“所选的诗作和批评文章,均出自正式出版的文学刊物和诗歌作品集。”大家看看,这不就像炒剩饭吗?别人已经正式出版了,你再编一遍,有什么意义?但是,李少君和雷平阳坚持不懈,每年都要出四本《诗收获》。

而且,李少君以《诗刊》为基础,每年还在编写《中国新诗年选读本》。《诗刊》副主编霍俊明也没闲着,每年要编年度《中国诗歌精选》。“著名诗人”杨克,每年都编写《中国新诗年鉴》。我不知道李少君的“读本”,霍俊明的“精选”,和杨克的“年鉴”到底有何不同?每年就那几首诗,被编来编去反复折腾?

再比如“口语诗”创始人之一,“著名诗人”伊沙,就特别喜欢编诗选。什么《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新世纪诗典》等等,名字特响亮,“世纪”哟,“诗典”哟,“诗经”哟,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呢,不就是把别人的作品再印一遍吗?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再比如,“著名诗人”施施然,就是获得“第六届中国长诗奖新锐奖”的那位,每年都要编一本《中国女诗人诗选》。在这一年里的女诗人作品中,挑选一些出来,再印成一本。说实话,这不是在浪费纸张吗?

但是,“著名诗人”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否则也就不会如此执着地一直干下去了。意义到底在何处?大家仔细想想啊,作为一个诗人,谁不想“著名”?那怎样才能“著名”呢?入选各种诗选就是一种办法。你看看,我的诗都成了世纪经典了,还不著名吗?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所以,诗人是乐意自己的诗入选各种诗选的。这样一来,编诗选就成了你情我愿、两情相悦、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好局面”。而主编诗选的人,有权利决定谁的诗可以入选,那不就更“著名”了?你帮我抬轿子,我帮你吹喇叭,大伙热热闹闹,就都“著名”了。

由此看来,编诗选可是一本万利的美事啊!自己不用写一个字,把别人的作品拿来就行了。关键是,拿了别人的作品,人家不仅不反对,反而很高兴。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啊!何乐而不为呢?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可以去编诗选?比如我三人随笔,就去编一本《世纪经典三人诗选》,只挑三个人,那可真是万里挑一,诗人们不会挤破脑袋?但是,这有个问题,这编的诗选能正式出版吗?如果不能正式出版,谁稀罕入选你这个诗选?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编的诗选能正式出版呢?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正式出版一本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他们怎么就能正式出版诗选呢?哈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

李少君等“著名诗人”,为何热衷于编诗选?这是大好事啊

反正结果是,一些“著名诗人”编的诗选,就能正式出版。所以,他们成了众多诗人心目中的“英雄”。也因此,他们就越发地著名了,成了诗坛的领军人物。现在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一位诗人有多著名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出版诗选。如果能,那他就是诗坛牛人,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