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00万就能造车?李想发3千字驳斥团车CEO,称其刷新创业者底线

1月17日消息,最近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在网上变得越来越活跃。他在1月16日下午看到了汽车商业评论对团车CEO闻伟的一篇采访,然后“实在忍不住还是要大嘴一把”,一口气写下了大约3000字的驳斥内容。

5000万就能造车?李想发3千字驳斥团车CEO,称其刷新创业者底线

李想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以汽车销售为主业的团车在今年1月5日正式宣布进军新能源造车领域,而该公司CEO闻伟在近期的采访中透露,他们之所以选择造车,“最大动力来自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几乎所有造车流程,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

闻伟甚至表示这个外部造车团队甚至能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周期从36个月缩减到18-24个月。并且把一款车的量产成本缩减到5000万美元左右。

要知道雷军之前宣布造车,前期投入就是100亿元,长远规划是100亿美元。

前段时间李一男宣布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自游家,并公布了5亿美元的A轮融资,他预计造车成功至少要30亿美元的融资。

闻伟的“外部团队”的解决方案与这些行业大佬们的造车投入,有巨大的差距。5000万美元能造出一款量产车来吗?目前团车网的市值也才5559万美元。

5000万就能造车?李想发3千字驳斥团车CEO,称其刷新创业者底线

闻伟

至于团车造车的资金来源,闻伟还透露“各地方政府对造车项目的渴望也可以成为解决方案之一……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

这话让人想起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说过的那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

但一款汽车项目的失败意味着背后巨额投入的损失。理想汽车也曾经砍掉SEV项目,李想对于一款车型研发失败的痛楚应该是深有体会且刻骨铭心的。

所以他看完闻伟这段采访后直接吐槽说:“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能的创业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居然还有人可以毫无廉耻的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此后李想花了近2800字,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李想提到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必须要先完成从0-1的验证,才能从1走向10。他说:

“我们造车三傻(注:蔚小理)是2021年完成了从0-1的验证期,大家各自在自己细分市场吃到了3%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过去的六七年,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为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车行业的高管创业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这一轮失败的最惨的创业者往往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他们大多上来就想做从10-100的阶段,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苹果的命(人和资源),得了苹果的病(胡乱招人和花钱)。”

据公开资料显示,团车CEO闻伟并非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出身,他是一位连续创业者。闻伟早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后来进入上海三菱电机公司从事渠道销售工作,从2000年开始他一连做过4次创业均失败了,第五次创业是2009年他发现有人在社群里集结,再去4S店砍价买车,于是他创办了团车网。

5000万就能造车?李想发3千字驳斥团车CEO,称其刷新创业者底线

2018年11月,团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当天的市值是6.18亿美元,如今三年多过去,其市值5559万美元,缩水了91%。

所以团车在汽车行业其实只有销售经验,并没有造车经验。闻伟也没有透露与他合作的“外部团队”究竟是什么来头。

未来团车能够成功地量产一辆汽车,还有待市场验证,希望闻伟不会成为李想口中说的那种骗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