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新版《大决战》是一部大型历史剧,播出已经几个月了,可谓好评如潮。一般来说,像拍摄解放战争这样的历史剧,力求真实,客观,才能让观众看得舒服,引起共鸣,了解革命时期我军战士的不易。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与旧版经典《大决战》三部曲相比,新版的《大决战》虽然画面更加清晰,也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整体评分也比较高,但与经典依旧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上面,与历史有偏差,或不符合真实历史人物形象。

解放战争剧,尤其像三大战役这样的大型历史剧,我们不能像拍摄抗日剧那样出现“手撕鬼子”,“刀枪不入的燕双鹰”那样,如此神话正面人物,或者有意贬低反面人物,这样不仅无法起到教育作用,而且还容易带偏观众,达不到整体效果。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新版《大决战》中,大多数人物较为符合历史形象,在某些细节方面也把握地比较到位,如“旋风司令”韩先楚整个人物就展现得很不错。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大决战》中,有些人物与历史形象不是非常符合,甚至严重不符,主要有两人,容易带偏观众。

“不尊重”老蒋的范汉杰

范汉杰老成持重,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蒋介石对他较为尊重。1927年,国民党宁汉分流,范汉杰离开武汉转投南京,由于是黄埔出身,蒋介石对他的到来非常高兴,委以重任,成为黄埔军校毕业学生中第一位师长。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解放战争时期,范汉杰奉蒋介石的命令,驻守锦州,担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在大决战剧中,范汉杰在蒋介石面前有一种“献媚”的感觉,对他的话唯命是从,在年龄上,显得有些年轻。

锦州被围,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均被我军挡住,我军对锦州实施猛攻的时候,范汉杰在形势不好的时候,显得有些失态。有一个镜头,范汉杰拿着红酒瓶砸向挂在墙上的蒋介石画像,这是对自己领导的领导大不敬,范汉杰忠于老蒋,不会去大庭广众之下去砸了老蒋本人的画像,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打小报告,给自己惹麻烦。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还有一个争议点,从范汉杰本人被俘虏的照片来看,当时他有长长的胡须,白发鬓鬓。可剧中的范汉杰胡须剃得非常干净,被俘虏后不会有长长的白发胡须,这算是一个小漏洞了。

“发牢骚”的卫立煌

早年卫立煌也是老蒋的五虎将之一,擅长领兵作战,深得老蒋的喜爱。卫立煌早年与红军交过手,双方打得较为惨烈。为了表彰卫立煌在“围剿”红军时的战功,老蒋特意把一个县改名为“立煌县”。

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也是功勋卓著的名将,他与八路军之间的关系还不错,曾资助了百万发子弹,几十万颗手榴弹等丰富的武器弹药,从这方面来看,在此期间卫立煌与我军算是冰释前嫌了,大家共同抗日,不搞摩擦。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因为偏向我军,逐渐不被老蒋信任。自陈诚在东北待不下去的时候,老蒋立即电令催促远在国外的卫立煌来东北主持军政大事,这说明老蒋觉得卫立煌能力挽狂澜,替他收拾好东北这个烂摊子。

从新版《大决战》中,我们看到卫立煌的外形就不是很过关了,整个人显得有些偏胖,臃肿,这倒还好,毕竟不是每个角色都会用特型演员,那样成本太高了。从语言行为方面,新版《大决战》中的卫立煌整天是求那里,说这里,愁眉苦脸,没有一点名将的气场,像是一个受气包。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历史上,卫立煌自接替陈诚,主政东北后,他本人在东北还是有相当大的威望。卫立煌有自己的主张,他提出固守要点,将兵力集中到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从时局来看,卫立煌这种办法虽然不是上策,但也不是下策,力求保住东北态势,不让局势再度恶化,这也没错。

新版《大决战》中,卫立煌不救援锦州,不配合军事行动,演得像是我军的“卧底”一般,让人觉得他没有一点作用,完全在帮倒忙。实际上,作为国军在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卫立煌面对老蒋的越级指挥,更多地是一种无奈,无法力挽狂澜的失落之情,而不是到处发牢骚。

新版《大决战》中除了卫立煌,范汉杰二人于历史人物有些偏颇外,诸如林总、宋美龄等主要人物也不尽如人意,与旧版大决战相比,差距还是不小。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大决战》中,中央小组五人的话实在是太深奥了,有点像是背台词,一般情况下,领导人私下讲话的时候不会这么严肃的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