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个很可怕的词,曾有教授做过调查,中国自秦朝成立到现在,发生战争的年份超过了三分之二。注意,这是年份,不是次数,如果算次数的话更加恐怖。
而能超过30年不发生战争的时代,只有我们新中国,距离我们最近的对越反击战已经过去了41年,即便算上两山轮战也已经过去了31年,我们能生活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幸运!
其实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还多亏了最近的这场战争!不单单是教训了越南,更是赢得了几十年的发展时间。

对越反击战
战争背景
首先说一场战争的得与失,必须要看背景环境,对越作战也要从背后分析。
当时正是美苏争霸最为严峻的时刻,世界格局对中国非常不利。美国刚在越南吃瘪,世界范围内渐渐处于防御状态,而苏联靠着彼消己涨和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开始走向扩张。
这种扩张压力最大的就是中国了,因为两国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交恶的时间并不短,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一度有大打的趋势,苏联还对中国进行过核讹诈。
为此中国一直在北方边境维持着重兵,1974年达到了最高峰值670万军队,很多建设都被迫转移。
外部是如此,内部也不好过,当时刚刚结束十年特殊时期没多久,经济形势很差,加上需要维持部队的后勤补给,严重点可以说是内忧外困。
所以中国需要一个破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越南!
黎笋与勃列日涅夫
越南自从黎笋上台之后就全面倒向了苏联,在1978年11月,黎笋更是直接飞往了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约定好双方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同盟。
其中有条是假如有一国感觉被他人威胁,那另一国就有责任帮助其消除威胁。美国当时才从越南撤军不久,根本无力染指,周围有能力的国家也就是中国了。
苏联在条约中也拥有了使用越南金兰湾、岘港等海空军基地的权利,这样一来苏联军队可以随时停留在越南,到时南北夹攻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说这都只是震慑威胁,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但是越南的下一步就决定了局势的走向。
1978年12月,越南以百春屠杀为由,发动精锐部队进攻柬埔寨。
柬越战争
出兵原因
越南进攻柬埔寨,那中国就必须要有举动了,主要基于这两个原因:
一、越南、老挝、柬埔寨当初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早在1939年,越南共产党就提出了建立 “印支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 的设想,让三国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以越南为首的联邦制国家。
这种想法一直都没停止过,赶走法、美之后,越南感觉是时候实现自己的大国梦了。
老挝当时没啥意见,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越南的势力范围,越南跟美国打的时候,老挝还因此遭了不少殃,就差一个柬埔寨。而越南发起侵略战争后,柬埔寨根本无从抵抗,三国如果合并实力大增,越南的下一步就会指向中国,这不是危言耸听。
当年越南驱赶华侨、不断在边境制造流血事件、甚至黎笋公然宣称:不单友谊关是我们的,凡是木棉树生长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包括广东、广西。其野心昭然若揭。
到时我国就要面对南北两线长期布置重兵,即便不开战,也没办法发展经济,光是军队的后勤就能把中国拖得够呛。
讽刺的是友谊关在清末名为镇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是出于纪念中国帮助越南抗击侵略者而产生的友谊。
越南、缅甸、柬埔寨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里安全距离,大国也有,对美国来说这个安全距离就是整个美洲,所以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哪怕进行核战争也要跟苏联强硬下去。
对苏联来说是中亚,对中国来说就是东南亚,这里自古就是深受中华文化圈的辐射,即便到了近代被西方殖民也没能完全脱离影响。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不允许东南亚出现一个对自己仇视的区域强国,这影响到了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
所以中国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了,在反击的同时北方军队也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准备着应对苏联人南下。
对越反击
战争影响
中国的动作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想到的,越南当时就被打蒙了,其北方大部分被我军攻克,一度威胁到了其首都河内。
越南急忙向苏联求教,还记得上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说过的吗,苏联是应该出兵相助的,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却是拉上小弟一起公开谴责中国,最大的动作就是在我国边境军演,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实质举动了。
其实苏联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二战他能靠纵深打赢德国,中国的纵深同样不弱,如果被美国插上一手,这就会影响到苏联本身了。小弟重要还是自己重要,苏联很明显选择了后者。
当然,中国并没有趁机吞并越南的领土,达到战略目的后就撤退,顺便把沿途的工业设施破坏了一番。不知道越南是不是感觉气不过,我军回撤之后他们又在边境小动作不断,因而爆发了两山轮战。
撤退破坏及两山轮战让越南失去了好几十年,并且还大大地缓解了我们北方的压力,拖住了苏联。
越南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国,统一还没有几年,工业基本就在北方,被我军给炸毁之后注定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
如果越南不挑衅、全力发展自身,这种形势就如同中苏的翻版,其需要在北方维持大量的军队,又害怕再次战争,不敢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工业,需要重新发展。
这样慢是慢了点,好歹能恢复,偏偏他入侵柬埔寨没停,还一边挑衅中国,这工业基本就是完全停滞了,所有的国力都用在军事开支上,完全就是一个死循环。
我们现在都知道越南还是打了很多年的,背后靠的就是苏联,当时越南所需九成的石油、钢铁、化肥还有七成的粮食等等重要物资都是来源于苏联,其他武器装备更是难以尽数。苏联曾经在三年间给到越南近2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这些,越南都没能力还,连每年的利息都还不起,所以知道为什么说拖住苏联了吧,简直就是无底洞。
中国获得
一战减轻两面的压力,这笔买卖有多划算相信不用多说了吧,另外中国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练兵,其实对越反击战,我们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的,军队久不作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两山轮战,十个集团军轮番上阵,部队以很少的损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是全军的一次蜕变。通过这一战中国跟西方关系进入暧昧期,购买了不少西方的武器装备,民间的经济贸易也多了起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如果再长远一点看,此战彻底打掉了越南的称霸美梦,让东南亚维持着中国想要的状态,越南在1985年时人均收入不足一百美元,被联合国认为是世界最穷国家之一,吃都吃不饱,还称霸?
苏联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1985年已经入侵阿富汗了,无力再支援越南小兄弟。经历过越南、阿富汗两次放血,苏联最终倒塌了。
解体之后有不少军工专家来华,给中国军工带来了一次飞跃,还有航母,如果苏联不解体,瓦格良是不可能到达中国的,那么我们的航母事业势必还要推迟数年,这数年里,可能一切都不一样了。
所以对越反击,是一个蝴蝶效应,也是新中国历史的关键一战。
长安碎念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稳定的,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联苏抗美,联美抗苏都有过,这两次战争损失都不小。
虽然很心痛,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只有一个——我们还不够强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必须要联合其中一方,即便在对方看来我们只是代价,那也是必须的。
只有打了才会有一段时间能让我们发展!所以很感谢那些伟大前辈的付出,入朝也好,对越也好,他们打仗只是希望后来的中国人不用再打仗。所幸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用依靠别人,也不会有谁敢轻易对中国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