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圈与美术馆
文:沈嘉柯
许久没去磨山,听友人说,我才知道新开了一家东湖杉美术馆。恰好我曾经参与发起创办的读书会,年会邀请晚餐的酒店,就在附近。
我于是决定顺道去看看。从磨山揽翠的牌坊入口,漫步走进去,眼帘内是一种奇妙的青灰色,山峦和树林呈现出半透明质感,从苍茫天地间截个图,就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说实话,这些年我看遍国内许多美术馆,绝大部分都让我忍不住像晋代阮籍一样,青白眼。你能鲜明觉察出,艺术圈是多么胡来,多么的不知所谓和装腔作势。有的私人或半官方的美术馆,更是把金钱交易名利互捧写在墙上,生怕观众不知道他们在玩小圈子。
这个东湖杉美术馆,给我的第一印象还行。就是地面上的几间大仓库似的平房,没有故作玄虚的包装感。名字也直白,一个美术馆,建在东湖边,处于笔直矗立的杉树之间,那就叫东湖杉美术馆。
一二三四展馆,搭配一个咖啡厅。从牌坊进馆区,第一间小展馆,原来是磨山茶场的瞭望台,改造成一个小巧思的蜂房观景台。
画展主题也很易懂。
我游荡一圈,穿过密集的水杉,目睹一头孤独的母猫停下它优雅的脚步。它披着黑黄的斑块毛色,谨慎小心,嗅着落叶上的气息,寻觅到一处安稳妥帖的草丛。时而挠几下杉树根。
不远处的湖面,三两只野鸭子目睹一切,转身避开,缓缓破开水影。
武汉这个城市地理面积太大了,所以风景切换天壤之别。几公里外就是繁华喧嚣的闹市区。这里仿佛杳无人烟的荒郊野岭。冬日的空气清冽,我趴在栏杆上,全程看着那只大腹便便的母兽。
它一番折腾,静下心来,开始拉屎。
要知道,猫这种动物只会在自己很有安全感的地方拉屎。何况,还是怀孕的母猫。我饶有兴趣看了半个小时,目送猫儿轮回了五谷,爬上坡,消失于杉树林间。
出来路上,与好友闲聊,得知,这块地的原址是猪圈。
一瞬间让我哈哈大笑。
这建造者也太会选址了,相当可爱——盖在猪圈上的美术馆。这地方原来不止流浪猫拉屎,曾经还有成百上千头猪拉屎。何其丰厚壮观,难怪那些红杉挺拔高耸,这里的泥土够肥沃。
美的本质,其实是情的触动。我必须承认,这一刻,我被感动了。吃喝拉撒构成生命的循环。填饱了肚子,才好欣赏艺术。
在我们汉字的源头里,有豕有屋顶宝盖头,那就构成了“家”。
从前的猪圈培育温暖美味的猪肉,抚慰我们的舌头我们的胃。现在盖起了美术馆,抚慰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
系列散文
沈嘉柯:著名作家、独立学者、评论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编图书等近70部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随笔集。代表作《生命摆渡人》(人民日报出版社)、《沈嘉柯精选集(3卷本)》(东方出版社)、《愿你从容地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畅销百万册,获文学贡献奖。人文随笔社会评论广泛刊载于《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检察日报》等,时事观点被《纽约时报》《环球邮报》《南华早报》等英文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