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庸认为,必须让情节合情合理,才能让读者买账

金庸认为,必须让情节合情合理,才能让读者买账

小说写作中,很多需要对读者有所交待的时候,作者仍然一笔略过。这样的文笔就是可商榷的。因为这些地方读者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相关人物不这样行为,反而那样行为。为什么不杀死这个人,而要保留着他的性命?等等。这些有待作者予以解答的疑问,在《射雕英雄传》第三章中有很多显露出来。

01 段天德把李萍押到北方

这一章首先需要解释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段天德要把李萍带向北方?

段天德把李萍从法华寺押出来后,心想:“我闯了这个大祸,若回临安,别的不说,我伯父立时就要取我性命,只得且到北边去避一避风头。最好那贼道和江南七怪都伤重身死,我伯父又气得一命呜呼,那时再回去作官不迟。”接着,他就让船夫带着他和李萍一路向北摇去。

但是,这个过程中,为什么段天德不找个地方落足?

段天德连转了几次船,更换了身上军官装束,勒逼李萍也换了衣衫。十多日后过江来到扬州,投了客店,正想安顿个处所,以作暂居之计,说也凑巧,忽听到有人在向客店主人打听自己的踪迹。段天德大吃一惊,凑眼从门缝中张望,见是一个相貌奇丑的矮胖子和一个美貌少女,两人都是一口嘉兴口音,料想是江南七怪中的人物,幸好扬州掌柜不大懂两人言语,双方一时说不明白,当下急忙拉了李萍,从后门溜了出去,雇船再行。

原来是江南七怪找来了。所以,他不敢稍有停留,沿运河北上,一口气到了山东境内微山湖畔的利国驿。

读者心中还会产生一个疑问,段天德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什么他没有非礼李萍?

李萍粗手大脚,容貌本陋,这时肚腹隆起,整日价詈骂啼哭,段天德虽是下流胚子,对之却不起非礼之心。两人日常相对,只是相打相骂,没一刻安宁。

既然如此,为什么段天德不干脆杀了李萍呢?

不是不想,这不,他已经有了这个心思。原来,韩氏兄妹始终在追查李萍母子的踪迹,好几次都很危险,差点被他们发现。所以这个时候,段天德越来越害怕会被牵扯。

段天德带着李萍同逃,原是想以她为质,危急中好令敌人不敢过于紧逼,但眼前情势已变,心想自己单身一人易于逃脱,留着这泼妇在身边实是个大大的祸胎,不如一刀杀却,干手净脚,待韩氏兄妹走后,当即拔出刀来。

不过,李萍也不是傻子。她其实也很想手刃仇人,为夫报仇。她取出贴身藏的,那把丘处机所赠的那把短剑,趁机扎向段天德。这一下还差点就杀了段天德,可把段天德吓坏了。

段天德怕韩宝驹等回头再来,如独自逃走,又怕李萍向对头泄露自己行迹,忙逼着她上船又行,仍是沿运河北上,经临清、德州,到了河北境内。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他们到陆地上去小住几天,没过多久都会有人找寻前来,后来,除了那个矮胖子与女子之外,又多了个手持铁杖的盲人。不用想,是柯镇恶。这就是说,江南七怪离段天德越来越近了。

李萍也发现有人在追踪自己了,所以内心就兴奋起来,她一会装疯,一会卖傻,总之就是要利用一个可能性,给追踪的人留下痕迹。这下子,段天德更加头疼了。

杀不敢杀,留着又是个祸害。那么就丢下李萍,自己跑吧?

他也是这样想的,但转念一想,总是不敢,对她暗算加害,没有一次成功。所以,李萍这道护身符竟变成了甩不掉、杀不掉的大累赘,反咬提心吊胆的防她来报杀夫之仇,当真苦恼万分。就这样,一边苦恼着,一边带来金国京城燕京。

那么,为什么段天德和李萍不留在金国?

段天德心想大金京师,地大人多,找个僻静所在躲了起来,只消俟机杀害了这个泼妇,仇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找不到自己了。

他满肚子在打如意算盘,不料刚到城门口,就看到城中走出一队金兵来,不问情由,便将二人抓住,逼令二人挑担。李萍身材矮小,金兵给她的担子轻些。段天德肩头却是一副一百来斤的重担,只压得他叫苦连天。

这队金兵随着一名官员一路向北。他们去哪里呢?原来是去蒙古的。哎呀,这简直了,越走越北了。数十日中,尽在沙漠苦寒之地行走。直到他们遇见了不知道从哪里战败了的大队兵马涌将过来。

金国官兵见败兵势大,当即四散奔逃。李萍本与段天德同在一起,但众败兵犹如潮水般涌来,混乱中段天德已不知去向。李萍抛下担子,拼命往人少处逃去,幸而人人只求逃命,倒也无人伤她。

就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合理性阐述,李萍被段天德给押解到了蒙古大漠。这样的经历实在是传奇,普通人讲来会感觉这不可思议。但是,金庸使用的合理性写作手法,反而让读者感觉很可信,因为他已经把读者心中的疑问给解决了。

金庸认为,必须让情节合情合理,才能让读者买账

02 郭靖为什么要救哲别

本章关于合理性阐释的第二个典型,就是小郭靖为什么要救哲别,而且还要那么坚持维护他?书中这样描述:

“正玩得高兴,忽听得东边马蹄声响,一骑匹马慢慢踱来,马背一人俯首伏在鞍上。那马踱到临近,停了脚步,马上那人抬起头来。郭靖吓了也一跳,不禁惊叫出声。只见那人满脸又是泥沙,又是血污,正是前日所见的那个黑袍将军。”

什么意思呢?原来前天郭靖躲在山丘背后看到的激烈战斗,其中一个很让他佩服的英雄,就是眼前这个黑袍将军,即哲别。因为有了这个印象分,所以郭靖特别想救助哲别,也就才会有后来的诸多救助行为。

在这些救助哲别的行为过程中,典型的是术赤抽他的鞭子,郭靖还是坚持不说哲别藏在哪里。这显现出他的倔强,以及他对哲别的坚决回护。“郭靖与哲别本不相识,但前日见他在战阵英勇异常,不禁钦佩,而给术赤抽了这几鞭之后,心里怒极,激发了天性中的一股倔强之气”。

所以,虽然“郭靖被他打得满脸是血,反而更加倔强,不住叫道:‘我不说,我不说!’”这里,金庸因为已经在前面做好了铺垫,所以这里写郭靖极力保护哲别的各种行为,就有了很强的合理性,读起来会让读者觉得自然而然。

金庸认为,必须让情节合情合理,才能让读者买账

03 合理性才能说服人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合理性在小说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呢?小说基本上是杜撰的,它们本来就不是现实的东西,本来就对读者缺乏说服力。如果是现实的人和事的话,那会很令人有现实感,能够比较容易地说服读者。

这对小说中的杜撰出来的人事来说,就要难得很多。要想让读者相信你所写的东西,首先就需要让情节合理化。你所写的,要合情合理,能够说服人。

所谓合情,就是人物在面对相应的行为和事实的时候,会被激发出相应的情感,如小说中母亲眼看着儿女要被恶人杀死,她绝对要挣扎着呐喊,而不是冷冰冰的无动于衷。这就是合情。

实际上,合情本身也意味着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内在要求。相对于合情来说,合理更加深刻,也更加能够产生说服力。

合理,才能说服人。读者会感觉你的小说中的各个情节,因为合乎理性的要求,所以显得很自然,显得很合乎人性要求和人物互动的基本方向。这个时候,就算小说情节是杜撰出来的,但是因为合理所以它们也是可以相信的。

如果不合理,怎么能说服人呢?如果你写的都反常理,如金国在完颜洪烈带领下打到南宋,结果南宋军民没一个人起来反抗,最后都双手投降了,这样的情节就肯定是反常理的,所以就不会令人相信。

对这样的情节和行动,读者心里面就会产生反抗,他们是不会接受的。这样的小说也就不可能给读者带来好的阅读体验。

怎么去进行合理化写作呢?最为直接的,是一边描写,一边凸显出情节的合理性。比如段天德带着李萍一路向北的时候,他的各种行为的合理性,就伴随着他们一路向北的过程不断展现出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铺垫来刻画合理性。如郭靖为什么要救哲别?原来他在前一天已经看到了哲别的英雄行为,所以心中就对他由衷佩服,才会有后来的救助行为。这样的合理性刻画,就是通过铺垫来实现的合理性描写。

合理化,不仅是小说阅读时所需要的,而且它还是评论影视剧的时候所需要的。如果不合理,不真实,那么这样的影视剧拍出来就很难令人信服。

相对于小说而言,影视剧的合理性要求更加高。小说中很多语言会相互遮盖,读者很多时候会略去不少的情节语言,所以相对来说并不太合理的情节和语言,可能也不会给读者带来太多的直接影响。

但是,影视剧就不一样了。因为是采用形象语言叙事,所以它们给荧幕前的观众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深刻的。这个时候,如果语言合理性有欠缺,观众会很快就能够发觉其中的漏洞。

总之,对于小说或者影视剧创作来说,都要把合理性当作重要标准之一。读者衡量一部小说的水准高低的时候,把合理性作为判断标准,显然是很适宜的方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