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的画作《三僧》是童年的记忆,九十岁时新展开幕

韩宇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提到他画的"三僧",却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6月25日,90岁的韩宇来到北京美术馆,带来了他的新书《我读齐白石》。同日,"心不远处——韩宇读齐白石"展览也正式开幕。

他的画作《三僧》是童年的记忆,九十岁时新展开幕

韩宇先生向北京书院赠送了《我读齐白石》等多年出版的书籍

"一个90后老人吹捧另一个90后老人。

《我读齐白石》一书包含50篇文章,通过一幅画的一篇文章的形式,阐述了韩宇对齐的白石画所包含的哲学理解,是他全面介绍齐白石的研究成果。文章简明扼要,视角独特,并排介绍,语言平淡,读人不禁忍耐。

今天,关于齐白石的著作浩如其广,但很少有学者能从这幅画本身中切入,评论这幅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韩宇在书中说:"齐白石刷子,不管哪一点,那'什么'立刻搞笑,就能可爱起来......没错,数字上的那个成语:把石头点成金子。"这就是为什么韩宇每次看齐白石的作品都会叹息:"玩不觉得累,看完。"

韩宇被齐白石的艺术深深打动,还没来得及写出这么精彩的文字。多年后,他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他互相呼唤》的兴奋,"两只小鸡,像一面镜子,让衣冠楚楚的人给自己拍照,为自己感到羞耻。一幅小小的花鸟画有这么大的震撼,自古以来,今天,世间都不像。"

"这是一本90后老人吹捧另一位90后老人的书。韩宇幽默地说道:"虽然他们都是90岁以后的,但是我那年出生的,白石老人70岁了,是爷爷那一代。以剧院为比喻,白石老人是一个仰望泰人的嘟嘟,我只是一个粉丝在舞台下,我只会喊一个好!这本书叫好,但这种好声音叫到点,也不得不说两个。"

展开

超过70件齐白石作品与三僧一起展出

北京书院以齐百石研究为重点,专场以《我读齐白石》一书为策展与研究的起点,在北京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离心不远——韩宇读齐白石"展览,让两位90岁的艺术家对话。 彼此呼应。

本次展览梳理了《我读齐白石》一书精彩的章节,从北京绘画学院挑选了70多件齐白石的作品进行展出。同时,韩宇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漫画、书法、中国画、书籍等品类,包括《三僧》这幅画和他独特的戏曲人物画方式。

他的画作《三僧》是童年的记忆,九十岁时新展开幕

齐柏石、韩宇两位艺术家,虽然时空差异大,但在人生情境和艺术追求上却惊人地相似。两人都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们的当地生活反映在他们的画作中。比如齐白石的《公牛》《柴薇》,韩宇的《炉王》《儿时玩》,都来自对生活的理解。此外,两人的美术都吸收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精髓。齐白石借鉴了湖南木雕和木刻的质朴艺术,而韩宇则惊讶地发现了民间漫画的艺术语言。同时,他们也通过自学的方式,带着对绘画的执着和渴望,一步步走向艺术殿堂。两者都是倩绿多艺的,齐白石诗、书籍、绘画、印刷、无所不能;正因为如此,韩宇才真正读齐白石,"我读齐白石"就像老人之间的亲密话语一样。

韩宇的文章标题简明扼要,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哲学,如"半个字文章""不留刷子,不刷子""峰无言声""不会伤害电影羽毛""心里有趣,一切有趣"等等,这些见解在展览中以多媒体呈现, 数字方式。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三僧设计贵在"纯"

韩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艺术家。早在1958年,他的漫画《让路》就引起了社会的不小轰动。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短片《三僧》中的经典角色出自韩宇之手。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一届金鸡奖最佳美术奖、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等国内外奖项,它在电视上播出是一代人的珍贵回忆。他还获得了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以表彰他对中国漫画界的杰出贡献。

在展览现场,韩宇讲述了"三僧"的创作故事。"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想从社会上寻找一些合作伙伴,因为单靠工厂的实力还不如集团努力的实力。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美国制片厂就已经将韩宇的漫画书《丝绸腰带》改编成动画电影。到1979年,导演徐景达主动发现韩宇想合作。

他的画作《三僧》是童年的记忆,九十岁时新展开幕

"三僧"展出

"当时,我们为教育孩子定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不要自私',自私又有害,并围绕它设计故事。想起这时,他们想起几句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摘水吃,两个和尚带水吃,三个和尚没有水吃。但众所周知的结局是负面的,他们想讲述电影中三位僧人的转变故事,"如何从自私到无私,如何永不吃水才能有水吃"。

随着主题和故事的设置,样式成为最大的问题。"三个僧人是民间谚语,他们是抽象的,当他们被拍成电影时,他们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不是吗?"至少外表、身高、胖瘦、性格,一定有区别。"所以韩宇把三个角色设计成一个小和尚,一个中年瘦和尚,一个胖和尚。小和尚比较简单,没有坏心,没有私心,他第一次出现。然后我遇到了中年瘦和尚,两人住在一起。也许在瘦僧的影响下,小僧人学会了自私。胖僧虽然也自私,但他不像瘦僧那么阴,他又胖又傻。"

就这样,三个人物诞生了,简单的线条,红、黄、蓝三原色的使用,让三僧的形象特别深深扎根于人心。韩宇总结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其极简主义风格:"最简单的色彩,最简单的线条,画面的构图最简单。没有什么可以删除必要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