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长篇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的是宋朝上层社会的家长里短,但其中包含的人生智慧,却能让我等小民受用不少。

尤其是原著小说中对女人的人生百态,做了多方描述,几乎涵盖了现实社会的众生相。

都说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可第二次投胎结果如何,除了女人自己的个性家世,还很大程度取决于女人背后的女人——母亲。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母亲的性格、眼界、韬略决定了女儿的二度投胎的走向。或者将烂牌打成好牌,或者将好牌 撕扯成烂牌。

今天,笔者就以知否原著中盛家母女,王若弗对女儿华兰、如兰婚姻走向的影响,和王若弗的母亲,王太夫人对王若弗和姐姐康姨母的所作所为,分析一下母亲对女儿婚姻的影响。

王若弗和康姨母是亲姊妹,她们的父亲是户部左侍郎。王家世代簪缨,文官清流。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弗曾说过,自己的父亲是配享太庙的。王若弗的母亲也说过,丈夫外放做官离任时,曾收到过好几把万民伞。

由此可见,在知否原著中没有真人现身,只活在众人口中,已经过世的侍郎王大人,是个称职的好官。

但称职的好官不一定是有见地的好父亲。从王若弗和康姨母两人都没啥文化这一点看,王家当家主公对女儿的教育,不怎么用心。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当然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王大人倾心于朝廷大事,对女儿疏于教导也可以勉强原谅。

但王大人的妻子,王若弗和康姨母的母亲,王太夫人对此可就难辞其咎了。

原著中曾经提到过,王太夫人年轻时和外放做官的丈夫,多有颠沛。因为没时间照顾小女儿王若弗,便把王若弗送到小叔子家寄养。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弗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虽然此时已经完成了官场资本原始积累的父母,对王若弗很是疼爱。

但在王若弗的心中,却始终觉得父母对自己是疏离的,不如对姐姐那么疼爱。

王若弗的感觉没错,虽然都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在王太夫人心中,就是觉得从小养在自己身边的大女儿,王若予,也就是康姨母更贴心。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就连婚事,王太夫人也是让大女儿优先选择。当初康家和盛家一同到王家提亲,原本王太夫人想让大女儿嫁给盛紘。

但大女儿王若予觉得康家门头更高,盛家根基太浅。盛家除了一个嫡母盛老太太,扛着勇毅候独女的大旗,乏善可陈。

所以,聪明乖巧容貌好的王若予,选择了康家。盛家家世虽然浅薄,但盛紘仪表堂堂,人又上进,王太夫人也很喜欢。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在王太夫人苦口婆心的有力推动下,粗线条、没主意的王若弗答应了盛家的婚事,嫁给了盛紘。

无论婚前的许诺多么天花乱坠,婚后的生活都避免不了一地鸡毛。上至皇亲国戚,上至贩夫走卒,无一例外。

王若弗嫁给盛紘是低嫁,盛紘在官场上需要王家亲朋故好地提携引荐,所以王若弗在盛紘面前就有些强势,经常不给丈夫面子,让丈夫下不来台。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盛紘是从小苦读诗书奋斗出来的人,心高气傲,崇尚读书人的气节。在王若弗一次又一次的打压下,心渐渐冷了起来。

结果大女儿华兰出生不久,盛紘就和寄居在家里的林噙霜眉目传情,暗通款曲了。

林噙霜的出现,成了王若弗婚后生活的最大阻滞,也是她和盛紘夫妻感情中最大的阻碍,让她难受了很多年。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女儿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王太夫人有没有作为?当然有。王太夫人把从小跟着王若弗的刘昆家的派到了盛家。

看过知否原著的朋友对刘昆家的一定不陌生,就是那个在王若弗爆发雷霆之怒时,在背后拼命拉王若弗衣角的女人。

不错,知女莫若母,王太夫人知道小女儿是个性格直率、有些肤浅甚至愚蠢的人。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所以把和女儿感情深厚,为人又稳妥的刘昆家的派到王若弗身边,时时提醒,点拨规劝。

刘昆家的对王若弗的劝解,极少奏效。但她在王若弗身边,还是能够春风化雨慢慢渗透的。

尤其是王若弗听信姐姐康姨母的挑唆,给盛老太太下毒。长柏回来后,严惩母亲。王若弗哭得肝肠寸断,生无可恋。

刘昆家的化身救世主,主动请缨陪王若弗一同回老家。还给王若弗描绘了一幅软禁美景——游山玩水养身子。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刘昆家的一番话,让哭了一整天的王若弗破涕为笑。那一刻,刘昆家的对于王若弗,不是仆妇,不是朋友,而是来自娘家最可靠的温暖。

虽然王若弗性格粗糙,脾气一上头,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但有刘昆家的在身边,犯不了大错,吃不着大亏。

让刘昆家的陪伴在王若弗身边,这是王太夫人对小女儿的谋划。由此可见,王太夫人也不是全无见识韬略的肤浅女人。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但王太夫人对于最钟爱的大女儿,康家的当家主母王若与,处置婚后遇到的问题,就没这么高明了。

王若与嫁到康家后,因为丈夫好色,弄了一屋子的莺莺燕燕。更在国丧期间生下庶子女,犯了官场大忌,前途日渐没落。

心高气傲的王若与为了争风吃醋,稳固当家主母的地位,行事越来越狠辣——伤害妾室腹中胎儿,甚至打死小妾,公然变相发卖庶子女。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与康姨妈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王太夫人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知道这么做不对。

王若与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仗着娘家势力大,和母亲的疼爱。她自恃作下天大的祸事,母亲都会替她遮掩,给她摆平。

王若与是了解母亲的,她盘算得一点没错,王太夫人确实因为爱女心切,成了女儿越走越远的帮凶和助推剂。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如果王太夫人在女儿第一次作下大祸的时候,就狠下心让她受受教训,王若与后来就不会做出怂恿王若弗给盛老太太下药的事。

王太夫人曾是和丈夫一起创业的女人,她的见识、韬略都在线。盛老太太被毒害后,王老太太在盛家巧舌如簧,几个回合就把盛紘绕晕了。

要不是明兰始终保持清醒,一针见血地指出,王太夫人是在偷换概念贪天之功。恐怕盛紘得痛哭流涕地当堂下跪,向王太夫人表示感激之情。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可这样一个见多识广,会审时度势,连兵法都能信手拈来的老太太。却因为爱女心切,最终害了女儿。

王太夫人最爱、最心疼的是大女儿王若与,但爱的方式不对。王若与婚后生活不幸,王太夫人应该做的,是帮助女儿想办法把日子过好。

如果女婿实在不成器,还有和离可以选择。但王太夫人却没有积极想办法,帮助女儿应对这些问题。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与从小就被骄纵惯了,遇事从不反省。她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全部归咎于父母选错了女婿。

王太夫人默认了王若与的指控。怀着赎罪的心理,不愿意狠下心责备女儿,让她认识到自己 在婚姻中的问题。

反而尽一切可能,动用一切力量帮女儿收拾烂摊子。哪怕是王若与影响到了儿子的夫妻关系,儿子的仕途升迁,王太夫人都不在意。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太夫人对王若与的骄纵、溺爱,最终把女儿推上了不归路。还使王家受到牵连,毁了老太爷的一世英名。

作为灯塔,王太夫人为两个女儿,王若弗和王若与婚后生活所做的指导,之所以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关乎感情,和能力无关。

相较于母亲被爱女之心迷失了本心相比,王若弗对女儿婚后生活的指导,就完全是能力问题了。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弗从小跟着经商的叔叔婶婶生活,属于被放养长大的孩子。再加上没有多少文化,所以她思考问题,偏于表面,难免肤浅。

王若弗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华兰和五姑娘如兰。大女儿华兰是高嫁,嫁给了忠勤伯爵府的次子袁文绍。

提亲的时候,袁家就表现出了对盛家的蔑视。这时候作为母亲,如果王若弗坚决阻止,这门亲事就不会成。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可王若弗耳根子软,没主意。被丈夫盛紘几句甜言蜜语就给忽悠地改变了主意,答应了婚事。

华兰嫁到袁家后,生活得很不如意。婆婆偏心大儿子,丈夫软弱图省心,不愿意帮华兰出头。

华兰在王若弗的授意下,把袁家的管家权抓到了手里。在王若弗的概念中,抓到了管家权就等于占据了家族的金字塔顶尖。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可袁家只是顶着个伯爵的名头,其实就是个空架子。为了维持袁家表面的光鲜,不让人说闲话,华兰只能用自己的嫁妆贴补。

要不是盛老太太心疼华兰,让她扔掉管家权,别要这出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华兰的嫁妆恐怕都会赔光。

盛老太太不仅让华兰交出管家权,还请来闺蜜,杏林高手贺老太太,为华兰调理身体。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华兰在祖母的关爱下,生下了压舱石嫡子实哥儿,在袁家站稳了脚跟。后来华兰又收拢了丈夫的心,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可这一切,和原本应该做女儿婚后总导演的生母王若弗无关;全靠华兰有个有远见卓识的祖母。

王若弗不仅在大女儿华兰的婚后生活中没有起到好作用,在小女儿如兰的婚事中,更是犯了大错误。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如兰看到高嫁的姐姐在忠勤伯府的生活后,打定主意不嫁高门大户,自己看中了一个穷举子,父亲盛紘原本给墨兰相中的文炎敬。

对于小女儿的不求上进,王若弗虽然恨得牙根痒痒,但女儿出嫁的时候,她还是竭尽所能地陪送了丰厚的嫁妆。

不仅如此,王若弗还为女儿在京城置办了一所大宅子。可就是这所大宅子,让如兰吃尽了苦头。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当盛老太太知道王若弗为如兰买了大宅子的时候,立刻痛心疾首地指出这是王若弗的失算:

心疼女儿,给银子铺面就好,让小夫妻清静过日子,悄悄享福就好,干嘛这么张扬?送这么大的宅子?这不是招人眼热吗?

盛老太太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果然,看到儿子住进了硕大的豪宅,文炎敬的母亲立刻做出决定——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搬进豪宅,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美名其曰,儿子媳妇年轻不懂事,她过来帮衬帮衬。

在盛家金尊玉贵养大的如兰,原本求的是一份简单安乐的婚后生活。可婆婆一来,如兰的理想全成了泡影。

如兰的婆婆是个肤浅的人。她住着盛家的房、享着盛家的福,却毫无感恩之心,反而摆出婆婆的款,动不动就刁难如兰。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王若弗好心办坏事的这个大房子,给女儿如兰带来了很多烦恼。当然也促进了如兰的成长。

如兰婚后,在现实生活的打压下,渐渐改变了鲁莽,不愿算计的性格,学会了示弱,学会了笼络丈夫的心。

可这不是王若弗作为母亲的初衷,也不是王若弗对女儿的筹谋。只能说是歪打正着。

从王太夫人、王若弗、王若与、华兰、如兰的经历可以看出:女孩嫁人后,对婚后生活的安排,在婚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母亲的引导。

知否坑娃的妈:王若弗没见识让华兰如兰走弯路,王母送女儿进监狱

而母亲指导的方向是否正确,能取得多大的成效,除了个人的见识、韬略,还需要母亲的清醒。

王若弗对女儿婚后生活助益不大,是局限于自身能力。属于心有余力不足,属于可以原谅之列;

而王太夫人对大女儿王若与明知不对,却被感情迷住眼睛,助纣为虐的行为,就是浅薄愚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