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岁宫女被康熙纳入宫中,宠幸36年,成首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

清末民初燕北老人易夔写有一本《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书中提到康熙后宫有一女子“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唾液亦含芬芳气”,因此“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按照这个描述,倒与乾隆后宫的香妃(容妃)有几分相似,如果非要在康熙后宫找这样一位女子,她应该就是良妃了。

13岁宫女被康熙纳入宫中,宠幸36年,成首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

“辛者库贱妇”

清朝皇室本支世系的汉文谱牒《星源集庆》记载:

“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宫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良嫔,后晋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

这里道出了良妃卫氏的出身:内管领。

什么是内管领?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辛者库。

清朝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内务府,都是皇帝的世代奴仆,为上三旗包衣,有包衣佐领和包衣管领之分,包衣管领就是辛者库,即内管领。

辛者库又称浑托和,即半个佐领的意思,也就是说,包衣佐领与包衣管领只是规模不同而已,他们都是皇室服务人员,但因规制不同,造成包衣佐领地位要高于包衣管领。

不过,不管是前朝,还是内廷,都有许多出身内管领的名人,比如说乾隆朝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来保,比如说乾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都是出身包衣管领,即辛者库。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良妃卫氏的曾祖父名为瑚柱,世代居住在佛阿拉地方,天聪年间,卫氏一族归顺朝廷,编入正黄旗包衣,瑚柱任膳房总领。此后,良妃的祖、父辈基本上都在内务府任职,或是内管领,或是膳房总领,良妃的父亲阿布鼐便任职内管领。

早在顺治十八年,清宫便规定:“凡内府佐领下(即包衣佐领),内府管领下(包括包衣辛者库)女子,年至十三,该佐领、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

这便是清朝宫女选秀的起源,这些内务府包衣女子被选中后,就要到宫中学习一些宫规,还要考核刺绣、打扫之类的技能,甚至每天还要读书写字一个小时,考核优秀者会被分配给伺候主位,那些差的就要干一些粗活了。

13岁宫女被康熙纳入宫中,宠幸36年,成首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

从宫女到妃主

康熙十四年正月,年仅13岁的卫氏被选入宫中,成为一名宫女。在这一年入宫的宫女中,还有两位不可忽视,一个是乌雅氏,另一个是万琉哈氏,她们二人同样是包衣出身,一个生下了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另一个生下皇十二子胤祹。

从上面清朝宫女选秀的流程来看,被选中者都是一些条件优异的女子,卫氏能够被选入宫中,并成为皇帝的妃嫔,想必也是一个面容姣好、聪明伶俐的女人。

康熙《庭训格言》记载:“明时宫女至数千,脂粉钱至百万。今朕宫中计使女三百,况朕未近使之宫女,年近三十者,即出与其父母,令婚配。”

可见,康熙时期,近身服侍皇帝的都是一些太监,而非宫女,也就是说,宫女根本就没有私下与皇帝接触的机会。那么,这些宫女是如何被皇帝纳入后宫的呢?这时,就需要有一位介绍人了,比如说那位“志在进贤、荇参差而必采”的孝懿仁皇后,便给康熙介绍过不少绝色美女。

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难产而亡,三年后,孝昭仁皇后继立中宫,仅过了半年,孝昭便猝逝宫中,此后主持后宫事务的便成了佟贵妃,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良妃是康熙十四年入宫,她被纳入后宫最早也应在康熙十六年,介绍人有可能是孝昭仁皇后或孝懿仁皇后。

也就是说,良妃很有可能有一段时间的宫女履历。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卫氏为康熙生下第十六子,序齿为皇八子,取名为胤禩。这一年年底,康熙大封后宫,除了皇贵妃佟氏(孝懿仁皇后)与贵妃钮祜禄氏(温僖贵妃)之外,还封了四妃,即惠、宜、德、荣四妃。

与卫氏同一年入宫的德妃,此时已经位列四妃,而卫氏却仍然是一名庶妃,可见从受宠程度来看,卫氏是远不如德妃的。

而且,从卫氏此后的两次受封来看,是沾了儿子胤禩的光,即母以子贵。

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册封了三个妃嫔,即贵妃佟氏(悫惠皇贵妃)、和嫔瓜尔佳氏与良嫔卫氏。要知道,在之前的康熙三十七年,18岁的胤禩刚刚受封为贝勒,成为受封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卫氏此时受封,原因一目了然。

此后,卫氏还有一次受封,被封为良妃,但由于史料缺失,却找不到良妃何时受封。但从康熙四十六年仍被称为良嫔的记载来看,卫氏封妃应该在康熙四十六年之后。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良妃病逝于宫中,享年50岁,丧葬礼仪与平妃赫舍里氏等同,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曾亲自到良妃灵前奠酒,并主持了良妃初满月礼祭祀典礼,可见,在康熙皇帝心里,这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还有有一定位置的。

13岁宫女被康熙纳入宫中,宠幸36年,成首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

九子夺嫡的失败者

除了良妃本人,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她唯一的儿子,皇八子胤禩。

在康熙晚年诸位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中,胤禩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领袖级人物,就是他亲手将太子拉下马的。

据说胤禩出生不久便被送到惠妃身边抚养,因生母卫氏出身低微,在后宫低微不高,从小胤禩就勤奋刻苦,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很快成为众多皇子中的佼佼者。而且,与太子胤礽、十阿哥胤誐强大的母家背景不同,胤禩待人亲切随和,广结人缘,与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关系非常要好。

在胤禩12岁那一年,就随父亲康熙到塞外狩猎,斩获颇丰,与年长的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相比,丝毫不落于下风,甚至还给康熙适马,这说明,胤禩的骑射本领在众多皇子中是排在前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比年长的四阿哥胤禛强不少。

胤禩也有弱项,那就是他写的字不好,为此专门请了著名书法家何焯教胤禩写字,让胤禩每天写十幅字呈览。

此后,随着康熙与太子胤礽关系的恶化,胤禩的想法也就多了起来。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行围途中,皇十八子胤衸病逝,康熙对漠不关心的太子胤礽大加训斥,谁知胤礽竟半夜偷窥康熙的帷帐,此事令康熙大为震惊,于是便将胤礽拘禁起来。与此同时,身在京师的胤禩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按理来说,这次对胤禩来说是一个绝佳机会,但随后的三个事件,使胤禩开始失宠。

第一,大阿哥胤禔争夺储位被康熙训斥,自知夺褚无望,便举荐八阿哥胤禩。要说这大阿哥胤禔,按照史书的说法,是个大帅哥,有很有才干,但头脑似乎不太好使,不仅声称要替康熙杀了太子胤礽,令自己身陷囹圄,还举荐八阿哥胤禩,导致康熙开始对胤禩有所警觉,胤禔此举相当于害了八阿哥。

第二,胤禔还把看相人张明德一事给抖了出来。称看相人张明德曾言胤禩日后必大贵,胤禔听说张明德是认识武功高强之人,曾劝说胤禩刺杀太子,此计不成,胤禔才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太子。如此来看,胤禔还真不是胤禩一党,他只是把胤禩当成了对手,而胤禩也在张明德一事受到了牵连,在康熙那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第三,举荐太子一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令众多大臣举荐新任太子,在此之前,虽然曾表露出复立胤礽之意,但没想到以佟国维、马齐为首的大臣却联名保奏八阿哥胤禩,此事让康熙大感意外,被胤禩强大的号召力所震惊,于是便坚决地复立胤礽为太子,以打压八爷党的势力。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被复立三年的胤礽再次被废,似乎胤禩的机会又到来了,但随后的一次事件,将胤禩打入了万丈深渊,这就是“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本应随从,但恰逢良妃去世三周年忌日,胤禩便前去祭拜母亲。当然,为了讨好父亲,胤禩派了太监说明缘由,并献上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谁知,当海东青被送到时已奄奄一息,这让康熙大怒,觉得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

对此,《清圣祖实录》记载: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13岁宫女被康熙纳入宫中,宠幸36年,成首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子

从此,康熙“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此后,康熙继续对胤禩进行打压,甚至还停了他的俸银俸米,即使胤禩大病一场,康熙表现地也十分冷漠。与此同时,康熙开始刻意栽培十四阿哥胤禵,于康熙五十七年,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大将军王)征讨策妄阿拉布坦,胤禵从此被视为康熙的继承人。

子辰说: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