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官员赴任的主要出行方式是什么,从开封到云南大概需多久?看完后明白了

宋代各州、县之间都有官路相通,官路也称官道;通驿传的官路也称驿路、驿道,通常大多数官路即是驿路,主干线常称为大驿路、大路。

最著名的大驿路,如“入川大路,自凤州(今陕西风县东北风州镇)至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关(今四川剑阁北),直入益州路”。通常自首都到各路(类似后代的省)首府,都有大驿路相通,以便于快速传递文件。

驿路、官路两侧大多栽种行道树,挖有排水沟渠,北宋末政和三年(1113年),又诏令:“遍于驿路及通州、县官路两畔,栽种杉、松、冬青、杨柳等木。”随后各地申报“共栽植到杉、松等木共三十三万八千六百株,渐次长茂,已置藉拘管”。

并依照官有山林法令管理,未经政府批准“辄采伐者,杖八十”。告发私自砍伐行道树者,可以获得二十贯钱(相当于二两、约60多克黄金)的奖励。

北宋政府最晚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起,在河北“沿边官路左右及时栽种榆柳”。以后不断要求各地栽种行道树,但直到北宋晚期才有严惩盗伐行道树的法令。

宋朝官员赴任的主要出行方式是什么,从开封到云南大概需多久?看完后明白了

宋代在驿路、官路旁,每隔十或五里设有“堠子”,即里程碑,因而各州、府之间及到首都的距离都有较准确的记载(参见《元丰九域志》)。

宋代沿驿路每隔四十里左右设驿站(水路视一日航程设驿站)一所,两所驿站之间的路程称为一驿程,或一驿、一程。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时一驿程为五六十里;极少数达七十里,通常则在其间增设一所驿站。

各府、州、县城的驿站,常称为驿馆;乡村驿站通常设在镇市上,只有极少数设在荒僻地点。驿站建有馆舍,以供赴任、离任官员住宿,路、府、州长官在辖区内“行部”(视察),也住在驿站内。

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于绍熙元年(1190年)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八月南下“行部”,第一天即住秣陵驿(今江苏南京秣陵关),次日宿乌山(今江苏溧水西北),第三天“发乌山入溧水县(城内)中山驿”,即是一例。

“纲运”的押纲官兵、差出的官吏军卒,也可凭“驿券”住驿站,先到者入住,但通常低官要让后到的高官,尤其是直系高官。北宋时北方官员多乘“递马”赴任、“行部”,南方官员水行乘船,陆行乘“檐子”,南宋时乘轿子,杨万里“行部”时,“人报官来争出看,牛逢轿过忽然惊”,说明乡村中轿子还不多见。

宋朝官员赴任的主要出行方式是什么,从开封到云南大概需多久?看完后明白了

驿站还允许“品官之家,及未入官人若校尉,虽不请(驿)券,并听入宋代“驿站”不备马匹,官员们凭“走马头子”乘骑“驿马”,实际是乘骑“马递铺”的“递马”。

驿站只是提供食宿服务的“官旅”,只供官员及其家属居住,这里的“未入官人”是指九品以下,“校尉”即是无品的低级武官,“进义校尉”以下至“守缺进勇副尉”八阶,仍属于官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