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就是这么“秀”!

更多优秀作品也将陆续呈现,天天有戏,全年有戏。我们相信,演艺大世界一定会越来越有戏!

记者 | 孔冰欣

演艺大世界是什么?

演艺大世界有什么?

演艺大世界未来要做什么?

昨日(1月15日),由演艺大世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演艺大世界·今朝更好看——2022新年有戏”特别活动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南厅举办。活动发布了演艺大世界铭牌使用规范,上海大剧院等10家单位首批获得铭牌和证书。正如这闪闪发光的铭牌所揭示的,“SHOW LIFE”,挂上了“勋章”的剧场,让“上海就是这么秀”的实力与底气,变得更足了。

上海就是这么“秀”!

所谓演艺大世界,是以黄浦区人民广场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黄浦区乃至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演艺集聚和产业发展区;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区,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铭牌的颁发,既是演艺大世界品牌成立三年来对固定演出场所身份的认同,也是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传播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核心示范区形成发展共识。铭牌并非“终身制”,被授予的固定场所需将其挂在醒目位置,积极主动参与演艺大世界各项活动,提升演艺大世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演艺大世界是什么?它是一个演艺文化品牌,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市民百姓的文化体验。”黄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艳卿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通过剧场/空间、剧目、观众,把一个“演艺大世界”连接在一起,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这些剧场/空间。“装上铭牌,提升它们的标识度,能够让我们市民百姓更容易、便捷地接触到剧场,也让演艺大世界的空间主体,更踊跃地参与到其中,提供给市民更丰富的文化供给。”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第一届演艺大世界文创品设计大赛、2021演艺大世界短视频大赛的优秀作品,并进行颁奖。第一届演艺大世界文创品设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0件,分别来自专业剧场、设计公司、热心观众等,部分设计作品已经成为真实的产品出现在观众面前。2021演艺大世界短视频大赛共征集作品58件,有剧场生活的丰富记录,有娓娓道来的观演故事,更有对舞台和演出无尽热爱的真实经历。

上海就是这么“秀”!
上海就是这么“秀”!
上海就是这么“秀”!

第一届演艺大世界文创品设计大赛入围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济南观众将自己在演艺大世界观演的经历做成vlog投稿,虽因疫情不能来现场领奖,其个人经历却终以短剧形式亮相——拖着拉杆箱来看演出的济南女孩串起演员、编剧、剧场人、运营者,通过京剧《智取威虎山》、舞剧《朱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歌曲《我们的时代》等片段呈现演艺大世界“有戏可看、有物可购、有景可赏、有友可聚”的活力艺街区场景。

上海就是这么“秀”!

京剧《智取威虎山》在活动现场的表演片段

的确,来演艺大世界,什么时候都有大戏、好戏、热门戏等着你。

自去年7月开启“驻演+巡演”模式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上海驻场演出近百场;到今年1月23日新一轮驻演收官时,《电波》将迎来第400场演出——高质量、高口碑的舞剧“天花板”让同行艳羡。

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正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宛平剧场以新面貌升级回归,这个为戏曲而生的剧场,自然而然吸引到了当时正在演艺大世界范围内为驻演寻找剧场的上海越剧院。

“看地方戏,到宛平。”再加上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王志萍以及越剧名家陈颖、黄慧,新晋中生代越剧演员杨婷娜、吴群、邓华蔚、王清等和上越最年轻的新生代演员王婉娜、俞果等,豪华阵容引新老戏迷纷至沓来。夏天透露:“我在剧场遇到过93岁的奶奶颤颤巍巍来看《红楼梦》,整场3个小时没起身离开过座位;也有3岁的小观众,工作人员全程关注着他静着心看完全场,非常有意思。”

或许唯有经典才能跨越90岁的年龄差,《红楼梦》的驻场,既是传统戏曲的回归与经典剧目的传承,也是走进新时代、拥抱新观众、焕发新活力,从而为戏曲经典赋能的全新契机。

焕发新活力的还有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对上海民族乐团而言,在上海音乐厅演出不稀奇,但驻场演出还是头一遭。“每演一场都是在创造和刷新历史”的驻演改变了上海民族乐团以往所习惯的演出模式,音乐统筹兼排练指挥姚申申感慨:“在这连续的演出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以第一场首演的心态面对观众。每天演出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各个方面进行复盘,从台上演奏家们的表演到舞美灯光、多媒体音响,来总结今天都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音乐引起了观众最大的共鸣,随后进行调整。我们的宗旨就是要不断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包括到每首曲子的谢幕、谢幕节奏的把握,不断精益求精,去思考如何用更好的状态将最优质完美的演出回报给观众。”

上海就是这么“秀”!

国风音乐《海上生民乐》在活动现场的表演片段

和《海上生民乐》同时进行的还有“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建筑、光影、国乐的现代化融合,让上海音乐厅一度成为城中热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发现,不少观众选择了“一站式”体验,下午先来音乐厅4楼打卡展览,再预约欣赏户外墙体秀,最后进入大厅观赏民乐演出,临走前还会购买为该演出专门制作的文创产品。展览、墙体秀、驻场演出各项目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动。通过驻演激发文旅新动能已在业内形成共识,方靓表示:“在演艺行业创新融合的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正在走一条具有探索意义的实践之路。3月18日至31日,《海上生民乐》将再次以‘驻场演出+沉浸艺术特展’的方式与观众相约,助力国乐推广,弘扬海派文化。”

如今,像《海上生民乐》这样的“国风”已经成了倍受年轻人追捧的时尚潮流,而他们亦对亚洲大厦星空间青睐有加。“星空间”负责人、亚华湖总经理阮豪透露,今年星空间计划在现有小剧场的基础上再开一倍,同时段40个以上剧目同时同地演出的规模,以“天天演”来孵化更多国内优秀制作人、演员、舞台工作者。

大剧场也在谋求新思路。91岁的上海音乐厅“打开”大门,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家走上阳台表演沉浸式歌剧,这是演艺大世界特色品牌之一——“艺树计划”第三年的诚意之作。三年来,“艺树计划”不断探索出新,聚焦不同艺术门类,以课程与展演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让市民群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走近艺术,更帮助那些怀揣艺术梦想的人们走上舞台实现自我。在有口皆碑之中,“艺树计划”已经成为了百姓心中一张闪亮的文化公益名片。

“艺树计划”的成功也充分显现了演艺大世界调动和聚集优质演艺资源的平台效应。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表示:“未来,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还将依托‘演艺大世界’的平台,积极调动旗下场团创作、演出、人才、空间资源,不断丰富公益性文化产品类型,提高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同样举办三年的还有演艺大世界 上海国际喜剧节。每年岁末,一场场有温度的演出和活动,让喜剧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今年年末,喜剧节将继续以演艺大世界为核心活动区,平台化聚合高质量、独特的喜剧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布局、跨界融合等方式,把喜剧冲击波辐射到城市街区,构建出国内喜剧新生态。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强调,未来,演艺大世界 上海国际喜剧节将进一步联动多个风格的顶级艺术家,依托演艺大世界的剧院群和演艺资源,甄选更多国际潮流喜剧、培养更多本土喜剧新秀、孵化更多喜剧新作,构建更加蓬勃的喜剧生态。

有个说法,电影延长了人三倍的生命。而演艺大世界的演出,同样地,因展现了大千世界的多彩幻变、丰富内涵,所以等于延长了观众的生命。当日的活动,还赠予两位热心观众“演艺大世界荣誉观众纪念证书”。同济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庄2021年在演艺大世界看了50场演出——去年年底的时候,更是一周连看五场戏,“遇到实力强的演员,买前排票;舞美制作强,坐在后排‘听个响’,也开心的。演艺大世界公益惠民票,降低进剧场门槛”。过去的一年里,在演艺大世界观看了47场演出的程小姐则告诉《新民周刊》:“其实起初是朋友喜欢看各类演出,就推荐我也多看看。我从事广告行业,平时工作压力大,看了几次之后,觉得,哎,真不错,纾解了我的压力,让我很放松。后来一个礼拜、一个月里就会看好几场,碰到特别喜欢的,反复看。因为你只看一遍,没法面面俱到,立刻get到每个点。比如音乐剧《沉默的真相》我就看了好几遍——我本来就了解这个IP,音乐剧(把故事)还原得挺好,卡司啊、歌啊,也好。《花》尤其震撼,唱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上海就是这么“秀”!

程小姐获得“演艺大世界荣誉观众纪念证书”

2022年,全市演出精彩纷呈。经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层面统筹协调,按照名家名团、首演首发和市场口碑标准,从900余项3000余场演出中,遴选394个重点项目,形成上海2022年度全年“演出月历”,提前按月向公众发布档期。其中,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演出约占70%,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等大型节展活动助力演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春节即将到来,海上京韵“瑞虎闹春”贺岁联合演出季上海京剧院新春京剧演唱会、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上海木偶剧团海派多媒体皮影戏《九色鹿》、上海民族乐团《元宵节音乐会》等将于假日期间在演艺大世界内上演,更多优秀作品也将陆续呈现,天天有戏,全年有戏。我们相信,演艺大世界一定会越来越有戏!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