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描绘无人之境,董其昌绘《空山清凉》

无人之境,从字面上看,就是没有人的环境居所。空山无人,象征着清静无为,成为传统绘画中表达逸品境界的常用手法。古代画家中有两位名家,特别擅长描绘无人之境,一位是元代倪瓒,另一位是明代董其昌。

对于无人之境的理解,两位名家也有些许不同。倪瓒认为,无人之境是寂寞无奈的世界,那里只有寂寞孤单冷。董其昌认为,无人之境是文人的精神家园,既可以是寂寞孤单冷,也可以是享受静谧生活,品味淡泊人生。由于对无人之境的理解不同,由此董其昌在创作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描绘无人之境,董其昌绘《空山清凉》

董其昌 空山清凉

《空山清凉》董其昌中后期作品,用这幅画探讨他对无人之境的理解比价恰当。在笔墨构图上,这幅画有学习倪瓒的痕迹。在意境呈现上,已经有了独立的董氏风格。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画山水不画人就是无人之境。无人之境具有独特的美学韵味,董其昌说,“无人到此地,野意自萧森。”

想象一下,山中古木参天,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漫天树叶散落在山中,空无一人的山林,只剩下仿佛野兽嘶吼的风声。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受到什么?普通人也许会觉得恐惧,文人墨客会觉得这里蕴藏着自然的真谛。同样的景色,因人们的阅历不同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想要看明白董其昌描绘的无人之境,也需要一点点入门条件。

描绘无人之境,董其昌绘《空山清凉》

董其昌 空山清凉 局部

首先,无人之境和会不会画人物没有关系。有人开玩笑地说,董其昌画画是半路出家。他不会画人物,故此才去研究无人之境。有没有想过,董其昌连变幻无穷的皴法都能掌握,画人物对他而言困难吗?他作为明末文坛领袖,他的审美观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他把绘画当成了表达精神世界的手段,故此才有了山中无人的美学意象。

其次,无人之境体现了文人画的核心审美观。南宗山水鼻祖王维以诗入画,创造了充满禅意的山水空间,流露出不生不灭的哲学思想。此后,文人画异军突起,文人画家对山水空间不断补充完善,继续探讨这个空间的美学意义。从“空山不见人”到“无人到此地”体现画家关于人与山水的思考。

描绘无人之境,董其昌绘《空山清凉》

第三,在无人之境中,可以抛开时间的困扰,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摆脱时间的限制,于是才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但是,在山水空间中,就不用有此感慨了。无限的空间,没有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思想的永恒。从而,让文人画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第四,无人之境描绘了变化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在山水画创作的初级阶段,画家们关注点是形似,发展了上千年之后,画家们的关注点变成了神似。作为董其昌来讲,他尝试跳出四季更替的真实空间,进入不变的画中世界,故此才有了对无人之境的研究。

描绘无人之境,董其昌绘《空山清凉》

思考对无人之境对董其昌画风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欣赏他的作品。如果下次再听到有人说,董其昌不会人物。你就知道这种观点有多么不靠谱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