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描繪無人之境,董其昌繪《空山清涼》

無人之境,從字面上看,就是沒有人的環境居所。空山無人,象征着清靜無為,成為傳統繪畫中表達逸品境界的常用手法。古代畫家中有兩位名家,特别擅長描繪無人之境,一位是元代倪瓒,另一位是明代董其昌。

對于無人之境的了解,兩位名家也有些許不同。倪瓒認為,無人之境是寂寞無奈的世界,那裡隻有寂寞孤單冷。董其昌認為,無人之境是文人的精神家園,既可以是寂寞孤單冷,也可以是享受靜谧生活,品味淡泊人生。由于對無人之境的了解不同,由此董其昌在創作上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描繪無人之境,董其昌繪《空山清涼》

董其昌 空山清涼

《空山清涼》董其昌中後期作品,用這幅畫探讨他對無人之境的了解比價恰當。在筆墨構圖上,這幅畫有學習倪瓒的痕迹。在意境呈現上,已經有了獨立的董氏風格。不要簡單地了解為,畫山水不畫人就是無人之境。無人之境具有獨特的美學韻味,董其昌說,“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森。”

想象一下,山中古木參天,一陣狂風呼嘯而過。漫天樹葉散落在山中,空無一人的山林,隻剩下仿佛野獸嘶吼的風聲。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感受到什麼?普通人也許會覺得恐懼,文人墨客會覺得這裡蘊藏着自然的真谛。同樣的景色,因人們的閱曆不同帶來的感受也不同。想要看明白董其昌描繪的無人之境,也需要一點點入門條件。

描繪無人之境,董其昌繪《空山清涼》

董其昌 空山清涼 局部

首先,無人之境和會不會畫人物沒有關系。有人開玩笑地說,董其昌畫畫是半路出家。他不會畫人物,故此才去研究無人之境。有沒有想過,董其昌連變幻無窮的皴法都能掌握,畫人物對他而言困難嗎?他作為明末文壇領袖,他的審美觀決定了他的創作方向。他把繪畫當成了表達精神世界的手段,故此才有了山中無人的美學意象。

其次,無人之境展現了文人畫的核心審美觀。南宗山水鼻祖王維以詩入畫,創造了充滿禅意的山水空間,流露出不生不滅的哲學思想。此後,文人畫異軍突起,文人畫家對山水空間不斷補充完善,繼續探讨這個空間的美學意義。從“空山不見人”到“無人到此地”展現畫家關于人與山水的思考。

描繪無人之境,董其昌繪《空山清涼》

第三,在無人之境中,可以抛開時間的困擾,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現實生活中,誰也無法擺脫時間的限制,于是才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但是,在山水空間中,就不用有此感慨了。無限的空間,沒有時間的流逝,象征着思想的永恒。進而,讓文人畫充滿了理性的光輝。

第四,無人之境描繪了變化與不變之間的關系。在山水畫創作的初級階段,畫家們關注點是形似,發展了上千年之後,畫家們的關注點變成了神似。作為董其昌來講,他嘗試跳出四季更替的真實空間,進入不變的畫中世界,故此才有了對無人之境的研究。

描繪無人之境,董其昌繪《空山清涼》

思考對無人之境對董其昌畫風的影響,是為了更好地欣賞他的作品。如果下次再聽到有人說,董其昌不會人物。你就知道這種觀點有多麼不靠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