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许多不认识“曾美”的人会误以为,这是个女人的名字,因为曾美”二字所透露的秀气与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过往显得格格不入。实际上,这个名字和本人相去甚远,曾美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更是共和国将军名册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少将。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他十六岁入伍参加革命,走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是遵义会议地点的直接选址人,他为保家卫国曾与侵华日军日夜血战,解放石家庄,他冲锋在前。在二十五年的峥嵘岁月里,他蹚湘江,翻雪山,渡黄河,平敌寇,为了战争和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

据说,曾老将军九十多岁时曾做过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老人的颅骨上还残留着几块弹片。

曾美将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了二十多年,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到开国将军,其人生经历宛如话本子里的人物,险象环生却又精彩纷呈。

曾美原名曾昭泰,后来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总理才给他改的名字。

他原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曾美德”,以引导自己做一个品德美好之人,后来他在自言自语时被周总理听到了,总理说,“美德”寓意虽好,但已经是个词,就不好用作名字了。

于是,总理建议他:“不如叫曾美,既寓意美好,叫起来也方便。”

1914年,曾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在革命时期,兴国县就是大名鼎鼎的“烈士乡”,如今有证可考的革命烈士有23179人。共和国成立之后,兴国县走出了56位开国将军,素来有“将军县”的美称。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曾美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有五个孩子,曾美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许多革命年代的红军战士一样,曾美参军一部分是受到了当时革命思想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家中贫穷所致。

曾美的哥哥们很早就去做了学徒工,养家糊口,八岁那年,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父母只好将曾美过继给隔壁村子里一位家境略好的同姓人。曾美在小小年纪因为贫穷被迫与父母分离,所以他更能够深刻地体会,那个时代农民的辛苦与无奈。

1929年,一支红军独立团来到兴国县动员群众发动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一直是当地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当地老百姓看到红军时,都敲锣打鼓地表示欢迎。

15岁的曾美挤在人群中看着红军高歌的样子,他被红军战士头上那顶五星帽子深深吸引住,被红军唱的曲子给打动了。曾美的儿女回忆道,即使是躺在病床上意识不清,曾美仍然能完整地唱完那首曲子: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16岁那年,曾美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四军特务营二连二排六班的一名小战士,由此开启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

1934年10月1日,入党两年的曾美已经升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曾美跟着战友们从江西瑞金梅坑村出发,开始了漫长的长征之路。这是曾美第一次离开家乡,一走就是二十多年。此后,返乡归家成了曾美一直记挂于心的一件事。

1935年,红军拿下遵义,随后曾美便跟随中央部队驻扎于此。

1月10日,周恩来总理给曾美派了一项任务:去城中一所大宅院处侦察。年轻的曾美本以为这只是一项寻常的小任务,他没想到,这所大宅院日后竟然会成为改变党的命运之地——遵义会议的地址。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接到任务之后,曾美挎上枪,马上找到了这所大宅院。

这里原是贵州军阀柏辉章住的地方,是一座两层的灰砖建筑,它坐落在遵义城的主街道上,开阔雄伟,辨识度很高,城中很难找到第二处相似的建筑。

曾美向看门人说明来意之后,就进入了楼里查看。他发现这栋小楼内部空间大、房间充足,而且设备齐全,是个绝佳的红军总部选址。于是,他马上赶回去跟周总理汇报了这栋宅院的情况。周总理听了之后也很满意,马上就让作战科的同志们进驻这栋宅院。

不久后,党中央的领导们就在宅院二楼左侧的大房子里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曾美本人不仅是会议地址的选定者,也是这场会议的亲历者。然而,长征一路上艰难险阻,无论是党,还是曾美本人,所经历的危险时刻,远远不止这一次。

曾老将军说,在无数次生死决战中,血战湘江使他印象最为深刻。

那一次,八万红军长征,四万将士折损在战场上,曾美自己的亲哥哥在这场战役中也牺牲了。作为一个在生死堆中爬过来的人,曾美看得很通透,他时常对自己的子女说,人生在世,无非就是生死二字,既然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他都活下来了,那他还奢求什么呢?

八年抗战,曾美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表现优异,指挥的大小战斗不下百场,光是在山西、河北一代消灭的日本伪军就有3000多人。

作为部队的指挥,曾美并不主张让士兵们一股脑子地乱冲乱撞,而是巧用对策,让敌人投降。

1944年,在山西太原的一场对日反击战中,曾美所率领的部队遭遇了一支人数庞大的日军队伍。曾美自知,与敌人硬碰硬未必能取胜,甚至还可能自损兵将。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于是,曾美下令让两个团悄悄绕到敌人后方,打乱敌人的部署,随后又在正面突然发动进攻,使得日军腹背受敌。日军被断了后路,措手不及,难以招架八路军的攻击,损失惨重,最后,剩余的小部分部队只好躲到附近深山的一处洞穴中。任凭八路军将士们怎么劝降,日军都不肯出来。

曾美并没有浪费时间与他们周旋,而是大手一挥,下令让将士们往洞里填土。躲在里面的日军残寇顿时慌了手脚,他们原打算在这里与八路军死扛,等候援军的到来,因为他们料定八路军不敢对他们下死手。没想到曾美却一反中国军队此前的“慈悲”之态,令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日伪军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活埋,无力抵抗,只能乖乖向洞口伸出白旗。

事后,部队里的将士们才明白,一向温和的曾美将军为什么突然要活埋那些日本人,原来不过是一种策略而已!

解放战争期间,曾美担任晋察冀军区独一旅旅长,参与了1947年石家庄的解放,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1947年11月6日,独一旅接到攻克石家庄大郭村机场的任务,大郭村机场位于西北角,是国民党军队的唯一空中通道和增援命脉,也是解放军进入石家庄的突破口,对于解放石家庄整场战役来说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大郭村机场,解放石家庄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但是,也正因如此,敌人在此处的防守最为坚固,为了赢得战役,曾美的独一旅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是夜,曾美先派出一团和一旅主攻机场,接着让助攻的二团到外围清扫敌人的据点,最后安排三团作为预备队在附近等待,随时准备支援。这一仗并不好打,大局在机场外围设置了严密的堡垒群,形成了一个如同蜘蛛网一般的交叉火力网,我军难以靠近。

经过战士们十多个小时的搏杀,才终于有所突破,敌军东碉堡处沦陷。然而,没过多久,敌军又开始反扑,对独一旅展开疯狂的攻击。

曾美下令战士们严防死守:“哪怕是只有一个人,也绝不能退缩!”

终于,在曾美的坚持下,独一旅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成功拿下大郭村机场。这一胜利切断了国民党最后的退路,石家庄解放指日可待。

百岁将军曾美:曾设计活埋日军,临终在孙女手中写下二字:回家

建国以后,曾美又被任命为河北省军区政委员,在此度过了余下几十年的时光。对于这位百岁将军来说,他最挂念的始终都是江西兴国县的那个小山村,他一直都想回家乡看看。

据女儿曾丽明回忆,曾美临走之前什么话都没留下,只在她的手背上写了两个字:回家......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文献:《曾美:百岁将军,传奇一生》,周聪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