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看过《智取威虎山》的朋友,想必对剧中“气冲霄汉”的杨子荣很熟悉。这位革命英雄伪装成土匪,潜入“座山雕”的老巢,与数百个土匪斗智斗勇。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就打下整个山头。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但很多人不知道,杨子荣这个人物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他来自山东,原名杨宗贵,杨子荣是他参加部队前改的名字。剧中的这些事迹也并非胡编乱造,而是有真实依据的。他还因为杰出贡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智取威虎山》这部剧火遍大江南北,杨子荣的大名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但他的母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他就是“杨子荣”,甚至还有人认为杨子荣去当了土匪,令杨母最终含恨而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没有人知道杨子荣的真实身份?

杨子荣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个年代,穷人想活下去都十分奢侈。他也因为家庭困难,早早就跟随父母到东北打工。这样的经历让他从小便十分了解各行各业的“黑话”,并养出了一身“江湖气”。

1945年,日本投降,杨子荣也在此时加入了八路军,成为革命军队的一员。当时,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军队和干部进入东北。杨子荣积极踊跃报名,跟随大部队又回到了东北。因为工作积极,他也在当年得到组织批准,成为共产党的一员

在部队里,杨子荣因为多年的社会经验,伪装能力特别强,部队首长就将他安排到侦察兵的岗位上。当时东北地区时局混乱,鱼龙混杂,土匪遍地。共产党的军队来到这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剿匪,还东北人民一个朗朗乾坤。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1946年,杨子荣所在的部队赶赴牡丹江地区,负责该地区的剿匪任务。3月,该部队决定向盘踞在杏树村的土匪发起进攻。当时杨子荣已经是班长,他带领一个班前往村西头,负责封锁出村道路。一旦包围工作完成,部队就将发射炮弹把村里的炮楼拔除。

这时,意外发生了。杨子荣突然听到村子里传来土匪的喝骂声和妇女小孩的哭喊声,村落中还有老百姓在!情况紧急,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一旦部队发起进攻,枪弹无眼,这些老百姓很有可能死于炮火之下。

杨子荣顾不得自身安危,也没来得及获得上级批准,跳出战壕,大喊不要开枪,我要找你们首领谈谈。杨子荣这一举动十分冒险,这些土匪都是亡命之徒,对八路军更是恨之入骨,如果这时有人开枪,他必死无疑。

杨子荣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这么干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试一下,这些老百姓绝对活不了。幸运的是守在村口的土匪也被杨子荣吓了一跳,下意识停止了射击,任由他大摇大摆走进了村子。

杨子荣进入村庄后,这些土匪把他带到了匪部。杨子荣开门见山,向这些土匪讲明八路军“缴枪不杀”的政策。可这些土匪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滚刀肉,根本不会轻易投降。甚至还有几个土匪拿起枪顶着杨子荣,说他扰乱“军心”,要将他枪毙。局势一触即发,杨子荣命悬一线。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村里的老百姓听到杨子荣的声音,知道八路军来了,便壮起胆子走出家门,还有一些匪兵也露出犹豫神色。杨子荣见势,赶紧转换策略,不顾那些头目的阻拦,大声向匪兵喊话,告知他们村子已经被包围了,如果他们继续抵抗下去,就要用大炮将村子轰平。

杨子荣的话令这些匪兵心生惧意,纷纷丢掉枪放弃抵抗,一些要负隅顽抗的,也被走出门的村民们制止了。匪首色厉内荏,大声呵斥也没能阻止成功,眼见大势已去,只能选择投降。

别看杨子荣在匪徒面前十分镇定,等到部队进村维持局势后,他已经是后背湿透,后怕不已。他虽然只用了五个多小时,便单枪匹马收复了400多人,立下大功。但是这五个多小时,可以说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惊心动魄程度无法想象。

此役之后,杨子荣跟随部队进行了一年多的剿匪斗争。到了1946年底,大部分土匪已经消灭干净,但在海林县北部还残存着一股规模不小的土匪团体,他们的首领人称“座山雕”。这个匪首十分狡猾,十几年的土匪经历让他搭建了极其隐秘的巢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躲在哪里。

为了麻痹土匪,杨子荣再次冒险,只带了几个战士便跟随土匪上了威虎山。“座山雕”十分狡猾,一路上安排了很多明哨暗哨,但是这并不没有难倒杨子荣。一路上他做了标记,在他跟着土匪走后,这些哨点被八路军全部拔除掉。

等到了土匪老巢,杨子荣确认了座山雕就在其中,便当机立断,出其不意向其发起进攻。“座山雕”惊慌失措,急忙发出寻求救信号。此时,他绝望地发现原先布满山头的哨点没有半点动静,无人提供支援。最终,杨子荣成功将“座山雕”及手下全部活捉。

这一剿匪战役中的突出表现,令杨子荣被部队当成了典型。“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也因此传播开,改编成样板戏。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1947年2月,在海林北部的梨树沟,有群众反映附近有匪徒在活动。八路军得到这一消息后,命令杨子荣所在的二团开拔,前往该地区剿匪。二团首长在接到命令后,决定先派一个侦察小分队去探明情况。

最开始时,团首长考虑到杨子荣刚刚立下大功,就想着让他休息,没让他参加这次行动。杨子荣得知这一情况后坚决请战,最终还是加入了这个剿匪分队。

到了梨树沟,群众向小分队反映,这两天土匪可能在闹枝子沟活动。得到这一消息后,杨子荣便带着大家迅速前往闹枝子沟。在艰难搜寻几天后,侦察分队终于找到了一个冒着青烟的窝棚。里面还有人在说话,经过辨认,杨子荣断定这些人便是要搜寻的土匪。

杨子荣仔细观察后,判定己方的人数占优,完全可以将这群土匪消灭。于是,他带领战士猛然踢开大门,包围了这群土匪。但是没想到,因为天气寒冷,他们枪的撞针全部被冻住了,无法击发。这时,屋内的土匪向外射出一枪,杨子荣左胸不幸中弹,当场身亡。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杨子荣的死,令人无比痛惜,更令人心痛的是,部队想慰问他的家人,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甚至没人知道他来自哪个地方。

这是因为杨子荣在参加部队之前便不再使用自己的本名“杨宗贵”,部队上根本不了解这一情况。而杨子荣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宗贵”已经改名,所以即使《智取威虎山》这出戏火遍大江南北时,杨家人依然不清楚杨宗贵便是剧中的“杨子荣”。

他的老母亲曾经多次到县里头反应情况,要找自己当了兵的儿子,却始终未能找到。更不幸的是杨宗贵伪装成土匪的样子,被村里的人看到了,误以为他到东北做土匪了,便取消了他们家的军属身份。

杨母不忍自己儿子一辈子背上土匪身份,不断地进行上访,这才摘掉了这个帽子。可杨宗贵在哪里,还活着吗,没人知道。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16天后死于梨树沟,部队想慰问却找不到他家人

直到1974年,杨子荣便是杨宗贵的事情才被最终确认。但是这时,他的母亲和妻女早已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生前最喜欢看的剧便是智取威虎山,可是他的母亲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儿子并不是别人口中的土匪,而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在中国,还有很多为了新中国成立付出宝贵生命,却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舍生忘死,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英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文/乐宇

参考来源:《传奇英雄杨子荣》,王艳秋

继续阅读